贵妃朱泥是什么料

贵妃朱泥是一种优质的朱泥矿料,它使用的是潮州本地原矿朱泥,含铁量较高。这种泥料在表面上看似接近紫泥类,但实际上它本质上是朱泥。贵妃朱泥的原矿较为稀少,成品率比普通朱泥更低,因此烧制贵妃朱泥壶被比喻为“火中求金”。

在朱泥这群红姑娘里,有位鲜为人知,地位尊贵胡姐妹,她的名字叫“贵妃红朱泥”,简称“贵妃朱泥”,或“贵妃红”。

贵妃朱泥,是业内行家刘玉林凭多年实践积累的经验,发现、搜集并成功利用的一款优质朱泥矿料。此款泥料问世后,最早由业内人士杨德民先生请艺人做成作品。为了将其与一般朱泥区别开业,杨先生正在斟酌其名时,适逢先时同学,现在的同行蒋葵菲到来,蒋曾在深圳学习油画多年,取“葵菲”的谐音“贵妃”为艺名,于是杨先生遂将此款泥料命名为“贵妃朱泥”。这是一个颇具戏谑性的名称,可能并不为多数人认同,但此款朱泥的泥料,确有与众不同之处。

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贵妃朱红”虽属朱泥,但与一般朱泥相比,其矿料的形成与分布却十分独特,非独具慧眼和一定经验,是不会发现和认识其价值的。一般朱泥在矿床中,即便储量很稀少,也有薄薄的一层,“贵妃朱泥”则不然,她根本就没有矿层,只依附于嫩泥的表面,是青色片状嫩泥风化而形成的,是最为典型的因风化而形成的矿料。断面型矿床依附于嫩泥层表面,似层状凸露部分的表层,即为“贵妃朱泥”的原矿,仅有2厘米左右薄薄的一层;平面型矿床则散落于嫩泥层表面。

剥取或捡取矿料后,裸露在外的仍然是青色片状嫩泥。经长时间风化后,又会再次形成“贵妃朱泥”的矿料,这个过程如同普洱茶由青饼发酵成熟饼的原理一样。风化时间不宜过长,1、2年内的较佳,如风化时间过长,矿料中的泥浆流失过多,则不宜成陶。所以矿料的得来,真可算得上是可遇而不可求。丁蜀镇附近及周边原来开采的部分嫩泥矿尚能间或找到“贵妃朱泥”的矿料。

朱泥属于泥质岩,由嫩泥黏土层受自然风化而来,属嫩泥矿层中的娇嫩红泥。原矿本色有金黄色、土黄色、砖黄色、玫红色等为常见。材质细腻,呈块状、片状形态为多见,炼泥采用捣浆法,在沉淀过滤吊杆法成熟泥。成型粘性大,成坯变形大,成陶烧成过程因坯中水分不易蒸发,易变形起泡,成陶收缩较大,成陶断面呈现玻璃状镜相反应,敲击发出金属声,清脆悦耳。成陶胎色根据材质内含铁量的不同,颜色有海棠红、朱砂红、橘红色、橙黄色、大红色、玫红色、大红袍等,这就是宜兴朱泥材质的特点。

明代称朱泥为石黄泥,石黄朱泥、朱砂泥、朱红泥、大红袍、朱砂红、贵妃红等名称,从明代到现代最出名的产区有黄龙山朱泥、赵庄朱泥、红卫朱泥、小煤窑朱泥、长兴煤山朱泥、香山朱泥等。其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赵庄朱泥,红艳中见橙黄色,是比较珍稀的朱泥矿种。另外,宜兴其他山脉也产朱泥,如茗岭、九里山、湖汉、林家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