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砂朱泥紫砂壶的特点

朱泥紫砂壶的壶形大都纤秀轻巧,胚薄,身小,耳细,口秀。其壶身较薄,含气孔率非常小,相应地其蓄热能力较短,发茶功效属于短波,茶气清香能迅速外溢,口感会更加细腻甘美。

把玩朱泥壶不似把玩紫泥壶,在器形方面,紫泥壶粗朴厚实,造型上大致是厚坯粗耳,憨重笨拙,器物的边缘和口唇部分较为圆实厚重,使用时必须手法较为拙重,而且若是中型以上的紫砂大壶,则必须双手操动,一手全力把持,另—手稳定壶身和壶盖,以协助倒酌,方能落落大方,际会风云于茶座上,让宾客能够欣赏壶艺里的一项—泡茶功能。

朱泥壶则像秀雅甜骄的玉女,壶形大致都纤秀轻巧,又骄嫩薄细,器物的造型大多是坯薄、身小、耳细、口秀等灵巧清灵的造型,执拿的姿态必须轻巧柔美,如莲指轻弹似的拿捏斟注,举动的范围必须是缩小和圆滑,不能让人感觉到娇小的朱泥壶像受到粗鲁大汉的戏弄。如能更加的讲究,则朱泥壶的壶承和坯配也与其它组合不同。壶承宜平宜薄,坯配宜小宜秀,为了让朱泥壶清秀独立于茶台,茶巾,茶托,水方等周边器具,宜以清淡色彩为主要系例。

1.粗砂朱泥的独特性:粗砂朱泥是紫砂壶中常见的原材料之一,其粗糙陈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沉淀。因为须经风化和筛选等工序,所以稀有、珍贵而又值得收藏。

2.抗高温:粗砂朱泥的抗高温性能较好,烧制过程中均匀的气密性、固度和导热性能都是优秀的,保证了壶内水温升温和降温的均衡性。

3.粗糙表面:粗砂朱泥表面糙略,手感粗糙,纹理自然,使得紫砂壶呈现出独特的原始、古朴气息。

4.色泽:粗砂朱泥的颜色以红润厚重为主,而且这种红色颜料早在明代就有使用,非常先进。烧制后的紫砂壶不仅有独特的颜色感,同时还具有传统韵味。

朱泥属于泥质岩,由嫩泥黏土层受自然风化而来,属嫩泥矿层中的娇嫩红泥。原矿本色有金黄色、土黄色、砖黄色、玫红色等为常见。材质细腻,呈块状、片状形态为多见,炼泥采用捣浆法,在沉淀过滤吊杆法成熟泥。成型粘性大,成坯变形大,成陶烧成过程因坯中水分不易蒸发,易变形起泡,成陶收缩较大,成陶断面呈现玻璃状镜相反应,敲击发出金属声,清脆悦耳。成陶胎色根据材质内含铁量的不同,颜色有海棠红、朱砂红、橘红色、橙黄色、大红色、玫红色、大红袍等,这就是宜兴朱泥材质的特点。

明代称朱泥为石黄泥,石黄朱泥、朱砂泥、朱红泥、大红袍、朱砂红、贵妃红等名称,从明代到现代最出名的产区有黄龙山朱泥、赵庄朱泥、红卫朱泥、小煤窑朱泥、长兴煤山朱泥、香山朱泥等。其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赵庄朱泥,红艳中见橙黄色,是比较珍稀的朱泥矿种。另外,宜兴其他山脉也产朱泥,如茗岭、九里山、湖汉、林家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