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是一种分层叠放的泥料,分为头槽、二槽和底槽。底槽清之所以被称为底槽清,是因为它位于最底层。而清水泥则位于第二层。相比之下,底槽清更加稀有,因为市面上大部分的底槽清茶壶都是使用前些年的老料制作的。新的底槽清非常少见,因为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陈腐期才能达到理想的品质。
另外,底槽清和清水泥之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底槽清实际上是紫泥和本山绿泥的共生矿。如果你曾经见过底槽清的原矿石,你就会知道,在原矿石上有一些黄色的鸡眼,这些鸡眼实际上就是本山绿泥的存在。底槽清紫砂壶在研磨后烧制而成,呈现出金砂隐现的独特效果。当放置在阳光下观察时,金砂的闪耀效果尤为明显。尤其在泡茶时,一经水浸泡,便会呈现出闪闪发光的金色效果,然而,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一效果。
如果有人拥有一把底槽清的紫砂壶,上面的金砂特别明显,浮在表面上,那么这把紫砂壶很可能是经过人工调配的。这是底槽清与清水泥的第二个关键区别。底槽清具有金砂隐现的效果,而清水则没有。此外,底槽清由于其较好的耐火性,烧制温度相对较高,因此所制成的壶色更接近紫泥,但相对于紫泥而言,更偏向红点,比起清水而言更多地呈现棕色。
总结一句话,底槽清紫砂壶以其独特的金砂隐现效果和棕色的色泽与清水泥区别开来。当一只紫砂壶摆在你面前时,很难准确辨别它的颜色。然而,如果你经常购买紫砂壶,将底槽清和清水泥的紫砂壶放在一起比较,就会显得格外明显。另外,泡养底槽清后,它会呈现出一种猪肝色,因为它本身的烧制效果是发红发紫的,所以泡养后这种颜色会更加明显。
“底槽青”是现在壶友比较喜欢的一种泥料,但对于同是紫泥中的“清水泥”两者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底槽青是一种矿料名称,就是带鸡眼的紫泥矿,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泥分上槽,中槽,底槽之分,而以底部的为最佳。以前是上好清水泥的主原料。烧成的壶呈现 红~猪肝色,烧成颜色具体要看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矿源直接提炼成泥对烧成温度要求相对较高……
【泥性】:底糟青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特点】: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烧成的壶呈现 红猪肝色,烧成颜色具体要看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
底槽青矿料成泥,对烧制温度要求相对较高。
清水泥是一种炼泥方法,这种不加其他杂料直接粉碎成泥的方法炼制而成的泥料统称清水泥。清水泥用的泥料并不一定是纯底槽清。
以前在一厂,清水泥是指直接用紫泥矿料加工成的低档粗货原料,主要制作低档产品和花盆。在80年代后期,优质原料相对减少,人们对原始材料质感的美学追求,开始关注原来用作大路货制品的清水泥(紫泥)。不过现在清水泥的似乎已经不是原来的含义了,不含化料的紫泥系的都可称为清水泥了。
【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
【特点】:泥色醇和尔雅,文人气息浓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现紫砂风华;易与使用者产生共鸣,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
一般两种泥料有所区别:主要还是在于外观上颜色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