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制作原料是紫砂泥,种类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三大类:紫泥、红泥、绿泥,这三大类中又分为很多小类。“底槽青”和“清水泥”就属紫泥类,说它们相同又有不同。
底槽青:又称底槽清,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据说这名字由来是:泥有上槽、中槽、底槽之分,而“底槽清”顾名思义就是底槽。
清水泥:料取紫泥矿的中槽,将纯的紫泥矿(不含一丝半点他料)陈腐加工成熟泥,俗称红紫砂或红清水,制作的成品温和红润。另外,清水泥也可指一种炼泥方式,不添加任何其他杂料的泥料,统称清水泥。
“底槽青”和“清水泥”的区别:
仔细看“底槽青”原料矿石,它与普通矿石不同,里面会带有浅青绿色鸡眼似的板块,那鸡眼成对的分布甚密且平均。说白了,就是紫泥中含有段泥颗粒,待它磨碎制作成壶后,胚体呈紫红色,细细看会发现不均匀的细小黄金色砂粒,有“金砂隐现”之感。
底槽青耐火性比清水泥要高,意思烧制底槽青的窖温会比清水泥高上许多,所以烧出来后,底槽青的壶色是介于紫泥和清水泥之间的紫红色,而“清水泥”烧成后呈棕红色。
随着使用时间加长,这两者的色差会明显拉开,底槽青经过泡养,壶身呈猪肝色,且越养越润。而清水泥泡养后更多的是会变红,色泽较“燥”。
可如今,“底槽青”和“清水泥”紫砂壶并不少见,但原矿优质的却很少,特别是四号井底槽青,随着黄龙山四号井封闭,只有一些泥料世家家藏的量,以后只会越用越少,直至消失不见。
清水泥和底槽清都属于紫泥的分类,只不过是分布的矿层有区别罢了。底槽清是位于紫泥矿的最底层,而清水泥则是在紫泥矿的中间矿层。
底槽清的耐火性比清水泥要高,也就是说烧窑温度,底槽清比清水泥高,所以就颜色而言,底槽清的颜色是介于紫泥和清水泥之间的,比清水泥的颜色偏棕,但比紫泥颜色偏红。所以,总结起来应该是紫中带红。
最后呢,就是泡养的区别,清水泥的紫砂壶泡养后更多的是变红变润,而底槽清则是呈现猪肝色。
至于清水泥和底槽清哪种泥料的紫砂壶更好一些,这个主要还还是看大家自己的喜好。喜欢清水泥的自然不会觉得底槽清更好,而喜欢底槽清的人也不会认为清水泥更优质。
除了位置之外,泥料的成分上也有区别。底槽清的矿石在未经粉粹前,石块上存在本山绿泥而形成的“鸡眼”,这种鸡眼在粉碎后陈腐炼泥,做成紫砂壶后,会在壶表形成金色的颗粒。因此,底槽清的紫砂壶细细的看会有金砂隐现的效果,这也是区分清水和底槽清最关键的一点。
不管是清灰泥还是底槽清,都是属于紫泥的,只要是正宗的泥料做出来壶,都是非常好的,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还是在分布和形态上,具体的特性差别并不大,实际泡茶中也差不多。至于哪个更好,还是需要考虑自己的个人喜好来进行挑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