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段,严格来说属于团泥类别,是紫泥和绿泥的共生土。常见的青段泥壶有两种:一是以紫泥为主,绿泥为辅,烧制出来的壶色泛暗紫光的深灰色,被称为青灰紫泥。二为绿泥为主,紫泥为辅,成品壶呈深灰色,被称为青灰泥。
古云“天青色”,但成品壶呈黯肝色,还会闪现出蓝光。关于“天青泥”,最早的文献记载,出自明代周高起所著的《阳羡茗壶系》一书中描述:“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暗肝色。”原矿天青泥开采难度大,收集不易,色泽特殊,是珍贵稀有泥料之一。
青灰段在明代已被开采利用,由于它色泽青穆沉静,砂质如青铁冷凝、致密厚重,材质如碧玉,一经泡养如青铁古玉质感,柔滑如脂,历来赢得众多玩家喜爱,近年来开采量极少,故成品甚稀。成品青灰段壶,呈偏青偏灰色,颜色古朴,布满颗粒,被称为“鲨鱼皮”。
豆青泥,泥色呈豆绿色,略泛青灰。一种珍稀的泥料,是紫砂原矿中的一种,由多种原矿泥料调配而成,是将本山绿加天青和石黄调配而成,调配出来的泥料烧制完成后色泽呈淡绿色。
天青泥和青灰段泥的区别
1、泥色不同。天青泥质细腻呈青蓝色,烧成后黯肝色中闪现蓝光,1300度烧制品是灰中带青,有一种雨后天晴的颜色。青灰泥色泽如紫似灰,在1200度的成品中,烧成后呈灰白色、青灰色,颜色多和芝麻段泥相似。
2、开采年代不同。天青泥产于清代中期;青灰泥:产于明代。
3、泥性不同。天青泥矿石有一层油脂泥性粘度适中、疏密均具;青灰泥矿石比较干涩,疏松不结,含铁量高,张力很大,不易变形、塌陷,唯黏性不足,挑泥需慎重。
网上说天青泥颜色是暗肝色,其实也对,因为古时候温度没有办法烧那么高,只能烧到1180度,所以制壶大师杨彭年的天青泥壶都是暗肝色。现在窑温可以烧的很高了,可以烧到天青泥的极限,所以就把这种天空的天青色烧出来了。
无论生胚或者成品,在受白色光线下,天青泥泛宝蓝光。而清灰紫泥受光会有两色调,强光下灰色调,自然弱光下青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