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不同、透气性不同。
1、冷金黄是紫砂泥料中黄金段的成色;黄金段是段泥矿经过风化后形成的一层。
2、冷金黄由于自身特性,透气性极强;黄金段由于自身特性,极具砂感,颗粒感丰富。
黄金段泥属于段泥类,但是它的色泽更加鲜亮,就像黄金一般,所以称其为黄金段。富贵五色土,此色当为殊。金不仅属于五行之一,在古代代表着至高无上、高贵、权利的象征,再加上金色,仿佛就有了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金色亦是皇族的基本色调。黄金段泥紫砂壶的颜色让它脱颖而出,受到无数收藏家的热爱和追捧,外加稀少就更加体现出黄金段泥紫砂壶不菲的价值,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黄金段泥,被评为本山段泥中最为优质的精品泥料,在段泥紫砂壶中质地最为纯粹,色泽最接近黄金之色。黄金段泥的紫砂壶,会因为烧制时温度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温度较低时会显浅黄色,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是金黄色,随着温度的越来越高,表面黑褐色、红色的斑点也会逐渐增多,不一样的温度展现出不一样的美,泡养的时间越久,壶身的颜色就越黄,红褐色的斑点也会显得更加的发红。
一、底槽清猪肝红色
在紫泥系中,有一款泥料相传是顾老最钟爱的,它便是底槽清。底槽清属于紫泥中的极品泥料,因其位置位于紫泥矿层“底槽”而得名。紫泥矿上下叠置、分层积聚,位于最底层的就是底槽清。
紫泥成品基本呈紫色、紫棕色调,底槽清成品一般呈猪肝色,也叫猪肝红。当然,矿区的不同、矿层的深浅及烧制温度的差异,都会使紫砂壶成品的色泽有不一样的呈现。
二、黄金段的冷金黄色
稀少的泥料总是惹人瞩目,在段泥中便有一款泥料经常收到壶友们的追捧。这种泥料便是有泥中黄金之称的,黄金段。
黄金段泥,又称金黄段泥,是产自黄龙山的一种稀少泥料。黄金段泥产于黄龙山龙身骨处,表层泥土下面,两道石壁之间的凹槽内,为矿体倾覆所致。
黄金段泥烧成后外观呈现纯色的黄金色调,不同的温度范围内成色各有特点。
三、红泥的朱砂红色
紫砂红泥,属泥质粉砂岩,外观为红、黄色调的致密块状结构,质地一般比较均匀,含有少量的白色云母碎片,易酥开但不溶于水。其各项工艺性能与紫泥大致相同。其矿物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红泥,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红”而得名。红泥是紫砂三大类泥料的一种,由于氧化铁含量较高,因此成品呈红色,红泥优者光洁明亮,橙中略见红光。
四、紫泥的紫红色
紫泥属泥质粉砂岩,目前仅产于丁蜀镇黄龙山矿区,一般产于甲泥矿层的中、上部位,质地比较均匀,以多种夹层的形式存在。
矿层呈“薄层状”、“透镜状”等形态,泥层厚度一般在数十厘米到一米左右,有的仅数厘米,稳定性差,有时不延续而灭尖。烧成后呈紫红色调。
五、绞泥的五彩色
所谓绞泥,即将几种不同的泥分别打成泥片,然后叠在一起一绞,再横向切绞过的泥,重新拍泥片,使其呈现多种色泽相交融的纹理,以达到饱和自然的地步,形成自然花纹,似木理纹、小波纹、花石纹、蝴蝶纹和流云纹等,可使壶体让呈现出或抽象或具像的神奇效果。
一把精美的绞泥壶,除了拥有传统紫砂壶对器型、泥料特性把玩的乐趣,更多了一种“绘画、写意”之美。绞泥壶表面那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肌理纹路,如同流云飞旋、层山叠嶂、老树盘根、彩霞竞舞,带给人一种梦幻般的强烈视觉冲击力,极具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