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青段泥是什么泥料

在黄龙山段泥这个门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黄段泥系列和青段泥系列,在青段泥类中分出来的豆碧青段泥、潭碧砂段泥。豆青段泥蕴藏在四号井与青龙山相邻的矿区,是黄石石英岩下面青龙皮母岩层顶扳上的夹脂泥,质地为粉质岩,材质细腻,表面油光如脂,色如青田碧玉。

豆青段砂原矿所含有的石英砂砾、铁质、云母、少量的红泥矿等矿物质,使原矿产生了铁锈色,单元矿练熟泥可塑性最佳,成型成品稳定性好,制作品砂质感十足,十足1280度为临界温度,收缩率为8%左右,烧成色标趋向由微黄到泛青直至碧青色,胎质凝润,颗粒丰富,凝滑如碧玉,这是青段泥矿料中上乘极品。

黄龙山的段泥类是蕴藏量最少、品种最多的共生矿,从山表层至纵深几百米都能见到段泥类,山表层色彩较多,矿层较薄,向下开采矿层较厚,但品种单一。段泥类是与其他矿物混搭在一起的矿物,烧成以米黄色为主色调,其中有青褐色、驼灰、棕黄色、金黄色、青灰色等,色彩繁多,蕴藏量较少,可遇不可求,古称段泥鱼籽泥、梨皮泥,烧成温度较高,砂色纯正,颗粒密布,制作烧成成品稳定性较佳。

黄龙山的三大主色系为紫色系、红色系、米色系。段泥类,别名团泥,又称缎泥、淡泥、潭泥等,尽管有多种叫法,或者音同字不同,但多是指黄龙山米色系的紫砂泥。

绿泥类、麻子类也属于米色系。由于黄龙山段泥类蕴藏状态特殊,应该将段泥单独列入一大类,如若不然,制壶艺人与玩壶藏家很难弄清楚段泥类和绿泥类的不同关系。段泥类成陶后是米黄色或浅白色、淡青色,与黄龙山其他矿相夹互生,时而见到与紫泥类相融,与红泥类互生,因此选择的品种很丰富,成陶后砂色奇妙无穷,有浅棕色、淡灰色、驼色、橘黄、葵黄、冷金黄、水碧色、榴皮色等几十种颜色。

段泥类的原矿颜色,有大紫花段、雪花段、五彩砂段、七彩砂段、老黄段、青黄段、紫青段、褐灰段、豆青段等丰富的品种。特别是现在的窑温工艺设施的完善,使段泥类的变化色调,就如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单元矿物的自然颜色,尽管人工调配,用绿泥与紫泥不同的比例相结合,也能配出浅色调的段泥色,但是始终无法与自然孕育成的段泥所带来的肌理色调相比较。它就如和田玉与羊脂玉在自然的作用下,玉中夹杂了其他的颜色,玉色的多种色彩共融,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黄龙山孕育的丰富的段泥类品种有相同的原理。段泥类最大的优点是与其他的矿共生在一起,与其他矿共存的比例不同,在成陶后所带来的砂色变化层出不穷,“一色进窑,出窑万彩”,指的就是段泥类产生的丰富色彩,天然而美,灿若披锦,段泥的色彩,可以模拟出自然界的许多颜色,如田黄、翡翠、琥珀、象牙、石、玉、沉香檀木等颜色,也只有段泥类才能产生这种砂色效果。

段泥类在黄龙山的蕴藏量,占紫砂矿总蕴藏量的5%,它在整个黄龙山地层都有分布,蕴藏状态极不规律,时而是一层一层的,时而是一槽一槽的,时而是一窝一窝的。但在黄龙山的余脉团山,今天的宝山工艺园的位置有一座古龙窑(大东窑),过去称界滩潭,此区域蕴藏段泥类最多。过去陶工开采段泥最早的区域是在团山,因此段泥也称团泥,后来在黄龙山的余脉带,产生了三个溪潭,分别是界滩潭、洋茅潭、大水潭。这是黄龙山山脉亿万年来泉水溪流形成的三个汇集点,一年四季泉水不断,其中界滩潭靠团山最近,泉水流到白宕矿区,即今天的解放东路,此地是明清陶工采矿练泥集中区利用自然黄石泉水练泥,多余的黄石泉水流入蠡河。

古代记载“驻白宕,凿黄龙”,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记载,明代在两个区域开采紫砂矿:团山矿区、蠡墅矿区。团山以段泥类为主,蠡墅以紫泥类为主,过去由于陶工使用的是落后的开采工具,而这两个区域矿脉在浅表层,容易采到矿,选择这两个区域省时省力省成本。

段泥类是黄龙山蕴藏的共生矿的材质,是由于绿泥和其他矿共融的现象存在,在今天的窑温设备控制下,已经烧出前所未见的紫砂砂色,大大丰富了紫砂原矿的材质美,将丰富的段泥类单独列一个大类,并系统地将段泥类的特点,它的泥性泥质形成的地质原因,让大家了解和掌握。

段泥类品种繁多,它的老与嫩,并不决定矿料的好与差,段泥类材质窑温带宽,矿料砂质感极强,颗粒丰盛,色泽丰凝,肌理层次感强,厚重古朴,胎骨坚质。不同的段泥类矿料、不同的窑火控制能产生许多颜色,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记载:“老泥出团山,呈浅深古色,隐隐星星,宛若珠排。”段泥又俗称梨皮砂,鱼子砂、老梨皮砂。

段泥类的矿物质成分,石英含量较高,成陶的收缩率在8%~15%,成品率稳定性高。大部分段泥类是呈现粉质状的,矿料中黏土相对少,烧制作品砂质感强,质地坚硬,又称石骨泥,段泥类成陶后的吸水率适中,粗砂粒段泥类制陶更具透气性,在传世的品当中,有古铜、棕黄、褐色、豆青。而新中国成立后,从黄龙山浅表层到纵深几百米的开采,发现的段泥类品种达几十种之多,在一代代练泥师傅和矿料研究学者的探索下,从单元矿的泥跟泥的不同的配制,更让黄龙山的段泥类色彩灿烂夺目,使珍贵稀的段泥矿料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使段泥美色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它的五彩之美深受当玩壶藏家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