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候会有跳砂,也就是脱落了一颗砂粒,形成小坑或者小缺口状,多数在盖墙或者壶口、壶底圈足的位置,也有壶身的情况。
修复的方式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充分干燥以后直接脂泥修补,再略低温度烧一下就可以了,可能会有色差。还有一种是精补,能够做到肉眼看不到痕迹,老玩家有办法识别(附识别方法),新玩家完全看不出来,而且能够正常泡茶,当然相应的修补费用也比较高。如果价值不是很高的实用壶,跳砂并不影响使用,不建议精补。
紫砂壶上的沙眼不算瑕疵,是紫砂壶的正常现象,普通的紫砂壶上都会有沙眼 ,不会影响正常使用,但是在购买紫砂壶时,尽量挑选没有沙眼的。
实际上,大部分底料老壶无论紫泥还是朱泥,都存在这一类现象,因为这一点似乎是无法通过艺人制壶过程来避免的。
跳砂:顾名思义,就是一粒砂在壶表面因受挤压而飞出,在壶面上留下一个砂眼。
为什么会形成跳砂的呢,就是砂粒与砂粒之间没有缓冲,硬碰硬,当收缩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粘结力最小的那粒砂就会跳出,形成跳砂。紫砂之所以被叫“砂”,区分与其他同化学组成的粘土,就是因为其团粒体的物质结构,也是所谓的“砂”。越是地质年代早的老料,砂性程度越高,砂粒之间烧窑出现“硬碰硬跳出”的情况就越多。
能跳砂的料至少能说明两点,一是砂料非常纯正干净,二是砂料较硬,越硬的紫砂晶相越好,品质越高,就是说,能跳砂的料基本上是上乘料,极品料。用这种料做壶,谁也无法避免跳砂。紫砂泥料里面含有丰富的氧化铁和石英云母等矿物质元素,壶在窑内烧制时整体收缩,有些稍大点的粒子因内外温差急变而炸裂,粒子周边无缓冲而爆出。
很多壶友接受不了跳砂,认为那是做工差,其实做工改变不了这一现象,反而廉价的半手工壶、机车壶不会出现“跳砂”,这是因为廉价壶用的不会是原矿料,更不可能用稀少的老料。
要想没跳砂,只要在料里多加点粘土混在一起,增加紫砂的泥性,降低紫砂的砂性;你若想跳砂、想美人痣都没有,那么经过酸洗就行。这样对于艺人而言也容易做了,成品率也高了,没有瑕疵也好卖了,真是皆大欢喜,但壶的品质也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