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上的黑点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这恰恰可以成为真紫砂泥料的一个佐证。因为真正的紫砂泥必须含有少量的云母,偶尔也会出现黑色斑点。这黑色的斑点是神马东东呢?这是铁或锰等金属化合物的聚合不熔物,不出现这些特征反而说明此种原料不是手工磨制或正常机制的,或是用其它含云母少的矿源来代替的,是一种对自然材质的人为破坏。另外,由于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在高温烧成中变成了熟石灰,冲泡中吸水膨胀,产生了所谓的“灰爆”,即茶壶表面的瑕疵点。这在泥料中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小黑点】——铁质
原矿纯正的泥料在烧到一定温度时,大多会出现铁黑、铁熔现象,出现铁黑的紫砂泥比较普遍,一般泥料品质不会很差。铁黑是指在壶表皮下因高温融化但还没有析出的铁质。铁熔是指已经熔化并分析出表面的结晶铁。
【白色星点】——云母
云母是一种混合物,属铝硅酸盐矿物,它属于层状结构硅酸盐,是两层硅氧四面体夹着一层铝氧八面体构成的复式硅氧层。
由于云母硬度不高,当达到云母熔融温度时,它可与其它矿料相溶,增强泥坯之间联结。
云母在1050度结构破坏,但不会挥发,所含物质汽化温度要高的多。宜兴紫砂的最佳烧成温度在1100度-1280度之间(根据泥料的不同),云母完全汽化挥发的温度远在1280度之上。所以在壶表残存云母是正常现象。
“小星点”、“小黑点” 这些特征不出现反而说明此种原料不是手工磨制或正常机制的,这些不是“瑕疵”,拥有这些反而说明其泥料优质,是纯正的紫砂泥料。
“吐黑”有时候会均匀的分布于壶身整体,有时又集中于局部,因泥料的不同,泡茶的不同而影响。
紫砂壶的“吐黑”是因为紫砂壶独有的双气孔结构,在泡茶的过程中,茶叶中的铁离子会渗入这些微小的气孔中,渐渐的就形成了“吐黑”。若是紫砂壶在烧制过程中窑温不够高,泥料收缩不够,造成壶身的气孔过大,铁离子就更容易渗透其中,这也是紫砂壶“吐黑”的最主要原因。
理论上来说,紫砂壶都会“吐黑”,只是有些肉眼难以看见,但有些却十分明显。其中段泥壶“吐黑”最为常见,因为段泥壶其气孔本就大于其他几种泥料,并且烧成后壶身颜色较淡,“吐黑”也就十分明显。
有些人不喜欢“吐黑”,觉得影响了一把壶原有的品相。其实“吐黑”也可以看做是紫砂养壶中的一种,有一些养壶者喜欢将壶养出均匀的“吐黑”,觉得这也是另一种“包浆”,并且紫砂壶“吐黑”恰恰能证明你所使用的正是真正的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