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多少目最好

紫砂壶常说的“目数”通常来说是指的泥料的粗细。一般来说,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反之则为细的。目数越大,泥料也就越细。反之,目数低则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弹击声音沙哑、发闷 ,泥料的颗粒感就会很强烈。明代紫砂器泥料含有颗粒状粗砂,明代紫砂泥的目数为25-30,清中期则为55-60目,近现代科技发达使用机械化手段多为100-120目。

一般是以60目为标准的泥料好,目数越大,说明紫砂泥料越细腻,质量更好,目数越小,紫砂壶就越粗糙。可以肯定的是,目数高的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肯定比目数低的紫砂壶更加细腻,但目数低的紫砂壶质感更为突出。

紫砂100目的意思,表明该款泥料的品种以及沙质感的含沙量。首先,紫砂就代表的是黄龙山地区所生产的紫砂原矿泥料,而100目就是说该款紫砂泥料当中它的含沙量在每平方厘米有100个孔洞筛漏出来的泥料制作而成。

目数是区分紫砂泥料颗粒粗细的一个概念,在紫砂壶行业,常见的目数有:16目(即在一英寸见方的面积的网筛内有16个筛孔),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如果有其他的特殊用途,还会增加别的目数,视情况而定。所谓的目数,就是指在一英寸见方的网筛上有多少孔,例如40目,就是有四十个筛孔,可想而知,筛孔数目越多,过滤出来的泥料就越细,也就是说,泥料目数越大,泥料越细,反之,泥料越粗,

用不同目数的泥料制作紫砂壶,有很大学问,首先,目数较大的泥料,粘性也就大,比较容易成型,但是也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话,泥料缺少筋骨,同样容易走样。其次,泥料目数越小,则透气性越好,同理也不是越小越好,目数过小,泥料粘性不够,几乎不能成型,因此你在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数紫砂壶,目数都是在40目到60目之间,其他的目数也有,但较少。

80,100,目的泥料大多用来做泥绘装饰,16目,24目,32目的泥料对工具损害较大,一般不用来做壶。从经验来看,40目的泥料做壶,成品率最高,同时有良好的透气效果,而某些机器制作的紫砂壶,目数可以高达180,这样的壶根本没有任何透气性可言。对于茶友来说,选择常规的40目,60目的紫砂壶就好,对于泡茶最有利。

所谓紫砂壶的目数,是指制作紫砂壶的原料,即泥料颗粒物大小的计量单位。做一个类比,例如钻石的计量单位,克拉(Carat,缩写ct),制作紫砂壶的泥料具有双气孔结构,透气性良好,所以才使紫砂壶泡的茶口感极佳,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坏,跟紫砂泥料目数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紫砂壶在制作的过程中,泥料颗粒大小用目数来定,常用的是16目(目为直径单位,指筛泥料的筛网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如有特殊要求,应该还可以增加其他目数的,

泥料颗粒越细,则可塑性提高,壶的机械强度增加;坯料颗粒粗,则可塑性降低,在烧制过程中不容易变形,稳定性提高,收缩率减小。当然,这些只是数据参考,目前做壶的泥料常用的是40目和60目,像80、100目的泥料经常会被用来做泥绘,装饰壶用,其实用性能大大降低,用来撑门面,装派头可以。同时,对于过小的目数,如16、24和32目的料,又对工具的损伤大,

紫砂壶表面的砂质感是否细腻,完全得看紫砂泥料的目数,目数越大,砂质越细,目数越小,越粗。有人说细腻的砂质感看着精细、好看,也有人说目数小的粗砂,有粗狂美,摸上去手感更好,但根据紫砂壶专家和传统传承下来的制壶经验来看,60目左右的泥料制壶,烧成后壶面既细腻又有砂质感,泡养包浆后的光泽度也最好,吸水率约在3%~5%,有较佳的抗震性、透气性和物理强度,经得起骤冷骤热,透气不透水,泡茶口感也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