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吸水性看真假

很多人都认为紫砂壶吸水越快,泥料就越好,但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紫砂壶因为是双重气孔结构,都是有一定的吸水性,只是紫砂壶吸水快慢和壶烧制的结晶度、紫砂壶壶型、紫砂的目数等等都有关。下面就来具体说说影响紫砂壶吸水快慢的因素:

1.紫砂壶壶型,像西施、龙蛋之类的壶壶身线条光滑流畅,相对来说吸水性就快。2.明针功夫,师傅的明针功夫越细腻,吸水性就越快。3.水温,一般来说水温越高,紫砂壶的吸水就越快。热水比冷水浇淋的吸收要快。4.紫砂壶泡养,紫砂壶泡养过后壶表会形成一层包浆,会影响吸水效果。所以新壶吸水要比包浆的壶快。

挂水现象很多人在使用紫砂壶时都遇到过,把水淋在紫砂壶上,壶表面形成的暂时性的水膜,这样的现象就是紫砂壶的挂水。网上有“专家”言论,说看紫砂壶挂不挂水能判断紫砂壶的真假?我们先来看看紫砂壶的挂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物理现象,淋水而下,壶表会有水珠的残留,挂水是必然的。

但是挂水的效果却和一些因素有关:1.紫砂壶的壶型,像紫砂圆壶的挂水效果就不如一些方壶,因为方壶的棱角转折比较多,而圆壶相对来说较为平滑。2.紫砂壶的包浆,紫砂壶包浆之后,挂水效果就不如新壶。3.紫砂壶目数,紫砂壶目数越小挂水效果就要优于大目数的紫砂壶。

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了,紫砂壶的吸水和挂水是无法直接判断紫砂壶的好坏的。一把紫砂壶好不好还是要从泥料、造型、做工、细节去判断,而非从一个片面的现象去判断。

为什么通过淋水就可以鉴别真假紫砂壶呢?

其实是因为紫砂泥料的双透气性,它多孔易吸附液体,所以水浇在紫砂壶上,就会马上被紫砂壶吸收掉了!但是大家有个误区,有些人错误的认为紫砂壶吸水越快,泥料就越好,其实这是不绝对的,紫砂壶的吸水快慢跟壶烧制的结晶度、紫砂壶壶型、紫砂的目数等等都有关。

一般优质的紫砂壶,它有大约2%的吸水性。真正好的紫砂壶,它的吸水性不会很大,但也不会很小。

归纳了几点影响紫砂壶吸水性的因素:

1、水温决定影响蒸发快慢,水的温度、壶表面积都影响水份的。

2、买的紫砂壶一拿回来不挂水,经过洗擦之后,就开始挂水了,就是表面打了蜡,影响到了紫砂的透气性。

3、是跟制作时明针工艺有关,一把壶上一遍明针和上五遍明针,那它的挂水程度是不一样的。

4、还跟泥料有关系,壶本身泥料的目数(目数越高砂料越细腻)高,壶的胎土比较致密,双气孔结构的增多使得壶的吸水性能大大提升,当然会干的快。像朱泥收缩比高,它烧成后瓷化程度高,表面非常光滑,那它也是不怎么挂水的。

5、与壶的形状有关。比如西施壶、龙蛋壶,这类壶几基本上不会存在积水在壶上的机会,全身光溜溜,哪有水干得不快之理!而象仿古、平盖莲子、虚扁这类壶过度很平缓,壶盖有积水的机会,壶身流水也缓些,相对的也就干得慢。

6、这个还跟你是否养过有关,一把壶可能你使用初期你经常淋,它还挺挂水的,后面就不挂水了,这个是因为你在养的过程中,壶有了包浆后表面更加温润,也会导致大家所说的“怎么养着养着不挂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