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是由原矿石经过风化、炼制、陈腐等多道工序而来的,刚挖出来的紫砂矿石是不能直接做壶。紫砂的泥色有多种,俗称“五色土”,属于粉砂质沉积岩。紫砂泥料质感较粗,一般40—80目,具有可塑性良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较小,透气性好,烧制温度范围宽等特点,又因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适茶性广,适合用来制作茶具。
紫陶原料为建水近郊五色陶土按制茶要求进行配比,泡水滤浆后成紫红色的陶泥,泥料细腻,需要将粘土捣成粉末,筛弃粗砂,进行配比,再放入缸内加水制成浆状搅拌淘洗,反复多次淘洗之后,让其在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这时的泥料已经腻如膏脂,无丝毫砂粒。紫陶泥料质感细腻,一般200—400目,具有粘性好、干燥收缩率大、烧成器硬度较高等特点。
紫砂的装饰一般是在生胚阴干后泥绘、陶刻、贴花、浮雕、堆画等多种工艺手法,也有干坯题刻,行业称阴刻和阳刻。紫陶则是先将需要陶刻的内容写上去,湿坯雕刻,先阴刻后填泥,填泥也可以分为单色填泥和异色填泥,这样称作阴刻阳填。
宜兴紫砂的成型方式分为全手工和半手工,全手工采用拍泥片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半手工则先打好泥片,再用模型辅助成型。造型上,由于宜兴所处地区历史上手工业较为发达,且紫砂壶发展历史过程中多有文人参与设计,故而其造型多变,风骨绰约。壶型丰富,有圆器、方器、筋囊器等。
紫陶目前为止均为手工拉坯。辘轳车盘上手拉胚成型,考验的更多的是拉坯师傅手上的功夫技艺。
紫砂壶一般不打磨,但现代工艺也会打磨壶口。出窑时略带砂质感,泡养过后温润如玉。紫陶壶需打磨,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陶器质地细腻,光亮如镜。
提起紫砂跟紫陶,很多人可能觉得就是泥料跟工艺上的区别,其实不然,一字之差,大有不同。
以普洱茶为列,普洱茶分为生茶、熟茶,老茶、新茶。紫砂壶更适合泡熟茶跟老生茶,因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多少会有点渥堆味。老生茶因摆放时间久,多少有点仓味,紫砂壶因其密度相对较低,导热性弱,保温性强,透气性好,可以吸附熟茶的渥堆味和老生茶的仓味。新茶因枝叶嫩,用紫砂冲泡的话,如果掌握不好出汤时间,茶叶很容易烫熟,喝起来涩味重,影响口感。 而紫陶因导热性好,散热快,密度高,吸附气味的能力大不如紫砂,所以紫陶更适合泡新茶(生茶),出汤同样要快,否则涩底也重。
紫砂壶成型后不需要打磨,上手后有明显的颗粒感,所以大部分紫砂壶都不做任何雕饰,使用一段时间后,从手感、颜色都会发生变化(俗称养壶),上水后有层油光由内向外散发。紫陶壶成型后都需要打磨,所以使用后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紫陶壶手感细腻,大都雕有山水人物或飞鸟字画,泡茶时另有一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