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段泥紫砂壶的特点

段泥也称“本山绿泥”或“本山团泥”。是产自于黄龙山的紫砂陶土原材料。分为本山绿泥、本山甲泥等。宜兴方言“段”与“团”同音,所以段泥也有人写成“团泥”或“断砂”。本山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

故有“泥中泥”之称。本山段泥的泥质相对比较嫩一点,耐火力也比紫泥低,所以一般多用作壶胎外面的粉饰或涂层,使紫砂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绿泥烧成后呈黄色)。

本山绿泥假如不加其他砂料的配制,直接成泥的效果很不理想的。在本山绿泥中一定会掺杂少许的紫泥,这就是所说的“团泥”。团泥中的紫泥颗粒在不同的烧成温度中,会呈现红色一紫色的各种红色色阶。

上佳的天然团泥烧成后砂性质感丰富而明显,这就形成了俗称的所胃“骨多肉少”的触摸感。真正上好的团泥材料是天然的紫泥和绿泥经过有比例的配伍而生成的复合泥,如紫泥偏多,烧成颜色就偏红,在高温下偏青、偏灰;相反,绿泥成分偏多,烧成颜色就偏黄,

表面质感十分丰富。劣质“团泥”烧成后颜色发暗,呈色晦涩,或特别艳丽,但没有厚重的质感,几乎看不见砂质。典型的就是市面上“黄朱泥”壶,敲击声音清脆,透气性很差,表面没有砂质的触摸感觉。以上三种紫砂的基本泥料由于地质生成条件与内含元素的不同,在不同烧制温度的作用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变化,有些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有些则是天公之作。

段泥是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根据绿泥和紫泥的比例不同,烧成颜色也会不同,从金黄色的黄金段,到咖啡色的老段泥,可谓颜色千变万化。段泥的颗粒感会比较丰富,泡养后层次立体。

段泥紫砂壶特点是什么

1、段泥紫砂壶的紫泥颗粒相对于其它的紫砂壶来说不是很明显,段泥紫砂壶添加了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改变来改变了紫砂壶陶泥结构和颜色。

2、段泥紫砂壶的颜色比较浅,颜色不像其它的紫砂壶那么深,一旦保养不当,就容易附着明显的污垢。

3、段泥壶养成周期略长,而且段泥含砂量也比较高,气孔结构比其它泥料的紫砂壶要大,适合绿茶这种不适合焖泡的茶叶,不过段泥壶很容易吸附茶水的颜色,在喝完茶及时清洗干净。

段泥紫砂壶的特性有哪些

第一:因为段泥本身就是一个共生矿的混血儿,所以优质本山段泥具备丰富的伴生矿性状和一定的颗粒质感,其中伴生矿以紫泥颗粒为主,也有的为少量红泥伴生。

第二:色泽和质地具有层次感和变化,不会完全一个颜色。而人工添加着色剂“的仿段泥壶则黄成一片,非常死板。

第三:原矿本山段泥,不易结晶,表面呈现温润的哑光,而不会出现外山料玻璃相的浮光。

第四:从泡养的角度看,原矿的优质段泥,泡养速度快,利茶性好,茶汤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