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购紫砂壶的时候,除了对工艺、器型、泥料的选择以外,我们常常会关注的一个点就是这个紫砂壶出水的效果如何,是不是能满足日常的使用,出水好的紫砂壶指的是出水爽利,冲而有力,水如柱形,断水干净,但是往往有些朋友是不知道为什么紫砂壶有的会出水爽快,有的会出水迟疑,下面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紫砂壶的出水效果。
水流量:决定于壶流最细部分的内径。
水压:首先取决于器型,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在倾水的时候,壶内水面与壶嘴(流头)的落差,其次取决于出水孔(滤茶孔)总面积与壶嘴面积之比。
水流阻力:取决于壶流的弯曲度。至于团水程度,也就是水柱的长短,取决于流孔内壁的光滑度与粗细缩比。
因此,决定出水是有力还是无力,器型是主要的因素,令一方面的因素就是做工。做工方面的话,主要是滤茶孔的开孔面积。壶流根部越靠近壶底、壶流越直、滤茶孔面积越大、滤茶孔面积与壶嘴截面比例适当,则壶的出水越冲。在常见的器型中,子冶石瓢出水最冲,因为出水角度是成90度的,也就是最好最有力的角度。
那么知道影响紫砂壶出水的因素后,我们就可以结合原理的分析,就知道壶出水不畅,大凡有以下几种情况:
1:壶型的先天限制。如三湾流和流根部的位置太高的壶型。
2:做工不良,流内有“结石”,或者流的壁太厚,外表看较粗,但内部通道很细。
3:做工不良,网孔有部分是虚的,也就是说,虽然有7个网孔,但三个已经被堵死或被部分堵住,缩小的出水的量。
4:盖子很严密,但“的子”的进气孔被堵死或太细,负压的原理造成出水不畅。
5:各方面都是符合出水流畅的条件,清水试出水的十分流畅,但泡茶时常常出水孔被茶叶堵死,这是后天因素。
紫砂壶的出水,按程度依次受以下九个因素影响(包括且基本限于):
一、壶嘴的直径
嘴的直径越大出水越快,越小越慢;
二、壶流孔数及规整度
壶流孔的数目越多,总面积越大,流量越大;
三、壶盖气孔大小及规整度
气密性良好的壶,壶盖上的气孔越大,出水流速越大;
四、流的内形
内形,分圆形和多边形两种,很多方器用方形嘴,处理难度较大,很容易引起部分区域孔径较小,影响整体流量;圆形流工艺传统,一般不会出现上述状况。因此,内圆形流的出水一般好于多边形流;
五、壶眼的位置
眼(及流的根部)所处的位置,对于出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引起重视。眼位接的低,出水受力同时受到壶内水压和重力的影响,而眼位接的高,那么就基本只受到重力的影响,壶内水压就不对其起作用了,茶汤基本上是流淌出来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思亭、梨形、元曲等形似水注的壶(壶眼低)西施、巨轮珠、传统僧帽(眼位高)的壶。坊间都说思亭、梨形等“低眼高壶”功能性好,不是没有道理的;
六、身筒高度
身筒越高,壶底部收到受到压力就越大,出水就越爽,与上面一条可以结合起来感受;
七、流的外形
所谓外形,则是直流(水平壶、中石瓢、德钟)、一流(仿鼓壶、潘壶)、二弯流(思亭、梨形)甚至三弯流(美人肩、元曲)。一般而言,直流出水最爽,弯数越多越不爽;
八、口盖气密性
口盖越整,水流越不容易散,实际影响不是非常大。至于口盖处是否容易流涎,大多与壶型有关,与气密性关系不大;
九、所泡茶叶的品种
因为是外因,所以放在最后一条。通常来说,大叶茶(比如单纵、大叶生茶、铁观音等)的流速最快,不易堵塞流孔;细碎茶叶(比如熟茶、宜兴红茶、阳羡金毫、正山小种等)由于容易堵孔,会引起出水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