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被国人冠以姓氏泛称的紫砂壶,先有时大彬的“时壶”,后有潘仕成的“潘壶”。前者为明万历年间的紫砂代表人物,后者是清中期后以官商巨富、雅士名流身份来宜兴订制茗壶的大收藏家。
潘壶的这个潘,其实是来自于一个叫潘仕成的人,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畬,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潘仕成乃是管理盐运的官员,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其又酷爱紫砂,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
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
潘壶紫砂壶的这个潘,其实是来自于一个叫潘仕成的人。潘氏家传素嗜饮茶,其又酷爱紫砂,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这款壶型完成后,习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后来此款广为流传,世人皆谓其为『潘壶』。“潘壶”的形制融合了“掇球”与“仿古”的特点,其壶身上缩下丰,壶肚圆润,宽厚能容,沉稳庄重,一派雍容气象。
仿古壶源于古代战场上的鼓,鼓作为两军交锋时鼓舞士气的工具,擂鼓助威,鸣金收兵,说的就是它,仿古应为仿鼓。中国传统的鼓多源于中原,秦汉前已有20余种。虽大小高矮不同,但几乎都是粗腰筒状。据记载,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潘壶形态要比仿古壶高。潘壶是复杂的多种器形的统称,可高可矮,但一定是圆,而仿古壶一般留有短颈,仿古壶的流短。 仿古壶身筒高一点,壶口小一点,呈鼓状 ,且仿古壶的其实是纵横张力, 像一个充满气的牛皮鼓 。潘壶肩部是柳的,而仿古壶肩部基本是平的。仿古壶壶口大,潘壶壶口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