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壶和莲子壶的区别

潘壶:此壶典雅艺美,整器潘壶即为女性之壶,线条离不开柔美,圆润,更具传统的中华韵味,耐人寻味。潘壶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有底座

莲子:此壶壶体饱满,壶身为莲子形,三弯流,平盖协调而雅致,典雅的壶身将紫砂壶典雅古朴的气质巧妙体现。同时,此壶特别适宜于普洱、乌龙茶系列,壶体虽然不大却似一副颇能吐纳之姿。

说到莲子,还会想起莲子壶,阳羡壶谚云:“三脚石瓢四脚炉,丰为莲子扁为鼓”。现在广义的莲子源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当时莲子的造型是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到后来由古朴敦厚到清秀俏丽的演变中,盖子盈起,上加珠钮,愈显高耸;一弯小流胥出于壶肩,轻巧娇娆;壶把如美人手臂作叉腰状,亭亭玉立之姿,此种莲子壶在现代是十分受欢迎的,而与源于“将军罐”的掇球相比,莲子俏丽似闺阁女子,掇球威严如虎帐将军。

而潘壶与莲子壶似乎经常被有意无意地放在一起作比较,据资料记载,潘壶的由来:在清朝时期有一位福建的盐运使叫潘仕成,他们整个家族都酷爱饮茶品茗,于是特地到宜兴本地订制自己的专用壶,多为朱泥小壶,落款都是阳文的篆体“潘”。并且在女儿出嫁时会以潘壶当嫁妆,从当时开始潘壶一般分为三种:高潘、矮潘和中潘,潘壶蕴含的是对一段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父母对出嫁女儿的美好意愿,自此流传开去。

潘壶与莲子壶二者的关联是:均以圆为基调。随着时间的流转,壶型的演变,早已无绝对数据标准的绝对壶型了,潘壶与莲子壶的概念也许已经可以模糊至以圆为基础型,效仿古莲子壶与古潘壶而衍生的一切壶型了。

佛曰:“莲由心生,心生万相”,随着莲子越来越受大众喜爱,工艺师们各自加以创作,清初后,“莲子”壶的造型开始多样化,有“盎盖”、“平盖”、“嵌盖”、“截盖”、“牛盖”、“秋水”、“筋纹”等,“莲子壶”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无论是何种造型,莲子壶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是不倒的。

莲子壶的基本特点是:整体饱满,肩颈舒展,张弛有度,口盖略大。因此适于冲泡各种茶叶,传统高身筒的莲子可以冲泡白茶、黑茶,身筒较矮的牛盖莲子可以冲泡绿茶、黄茶、红茶。如此百搭的壶型,怎叫人不喜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