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天的感觉像是一个大肚弥勒佛,稳稳地盘坐在那里。容天的流是直的,像石瓢一样;掇球的流是弯的,弧度要和把相对应。
容天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取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
吕尧臣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冯友庭与程寿珍师徒把掇只脖子加高,盖更接近半圆型,壶钮也更圆,这样就象三个摞起来的球,所以叫掇球。
壶身就是一个大球,当然有的壶适当将其形体压扁一些,这也是为了整体美的需要,壶盖是半个球,盖的又是一个球,而壶嘴及壶把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弧,然而,假如仅仅是凭借这几种全球、半球,球中一段而随意拼拼凑凑的话,那又成了一个怪体,我们的先人却异常聪明,他们是在拾取之后进行加工,改造,然后进行美的更迭。
看壶身,若是一个滚圆的球,那按照透视学的观点来看它的最亮点应该是球体的中间,这个亮点至上而下左右应该是等距离的,然而,掇球壶却将壶腹稍稍往上移一点,这就使壶身更显挺拔俊秀。
紫砂茶具在以往的数百年中,一些作品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举世闻名的经典名作。“掇球壶”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在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名人名作展厅里,陈列着三件“掇球壶”,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这三件造型有别的“掇球壶”,由紫砂历史上三位名匠所做,代表着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风格。
“大亨掇球”,由清代嘉道年间的川埠上袁村(现丁蜀紫砂村)邵大亨创作。壶体浑圆硕大,浑厚华滋,壶嘴短小前冲,曲线优美;壶把自由舒展,飘逸放达;壶口略小,壶盖略呈拱形,壶钮呈圆球状。整件作品雍容大度,气韵生动。大亨其人心高气傲,不畏权贵,不媚俗。民间有一个关于他的传说:大亨壶千金难求。一个丫环因摔破权贵喜爱的大亨壶要被打死。为了救这个丫环,大亨拿出一竹篮十几把大亨壶,送到这个权贵面前,分文不取,救下人后扬长而去。“大亨掇球”,壶如其人,明月清风,昂扬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