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型概括: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各名家制的仿古壶都有一共同特色,即线条流畅,在壶身处略显隆起,壶身扁,壶腹饱满,因壶身呈鼓形,又称“仿鼓”,充分地体现了“拙”的韵味。
壶型特点:身扁、腹鼓,呈鼓型,所以又称仿鼓。壶收平底多。壶肩必须高耸挺拔才有气势。留短颈。子口:子口呈一线。提钮和盖之间略有颈隙,提钮为等比例缩小的壶身形状。气势要有十面张力,也就是一个充满气的牛皮大鼓那样
起源由来:(1)仿古壶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古代战场上的鼓,鼓作为两军交锋时鼓舞士气的工具,擂鼓助威。仿古壶应为仿鼓壶。是十大经典紫砂壶型之一,经过数百年无数名家大匠锤炼,可谓是非常成熟和经典的器型了。
(2)仿古壶流行在清末民初时期。
容天壶是精品紫砂壶的一种,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弥勒佛,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在中国的许多佛教寺庙里,人们都能见到一尊笑容可掬,光头大耳,袒胸凸肚,箕踞而坐的菩萨像,这就是弥勒佛。
相传,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个名为“契此”的和尚,号为“长汀子”,他身材短胖,随处坐卧。经常背一布袋入市,四处化缘,见物则乞,人们便叫他“布袋和尚”。
传说中,他能使人逢凶化吉,而且非常灵验。在临终前,曾说一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来,人们就把他当做弥勒佛的化身。
取材于弥勒佛的容天壶,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他的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八卦容天壶》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壶足悠然托起壶体;壶体扁圆,大抵是一椭圆体,顺势收于盖顶,壶身之线、面,精致细润,骨肉亭匀、珠圆玉润。壶的轮廓由整体向高度伸展而构成新的造型,一如天上云的变幻,烟的萦绕,给人以旷远空录之感!立于天地之大气!壶盖采用压盖,壶口与盖严丝合缝,线条规矩,严而不致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