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瓜壶造型灵感来源枝头成熟的茄子,生动有活力,圆意中存清高之骨气,内敛中生正直之爽气,凛然中得清纯之净气。
此作工艺看似简单,实际复杂。浑圆素朴的茄瓜造型,壶嘴出水利落断水干净,与茄头状壶把呈对称呼应,形成虚实空间。嵌盖之上茄茎作钮,自然逼真之中更显生机勃勃之态。
整体壶身线条过渡自然流畅,柔和美观。正宗原矿紫泥制壶,色泽温润,亚光内敛,手感润滑如玉,非亲眼目睹手触不能领略其妙。
茄段壶,以茄入器,形似一段圆茄,也因此而名。整器乍看普通,除了其独特的瓜蒂钮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亮点。但仔细品鉴,一件做工拿捏到位的茄段壶却处处体现了紫砂圆器的大气敦厚、饱满,线条的气韵连贯。
从流传于世的作品来看,自清代起,就有茄段壶。如寿珍款、阿曼陀室款、玉成窑造茄段壶。自民国始,顾景舟、裴石民、周桂珍等大师均有代表性的作品。纵观作品发展历程,茄段壶最初应脱胎自瓜形壶,清代作品中多见,就形似匏瓜壶(上窄下宽)。后经顾景舟等大师传承发展,整器更显圆润敦厚,结构张力上更显对称、连贯之美。
【茄段壶的鉴赏】
一件好壶,首先带给你的是一种感官上的美。在分析成型工艺、泥料品质优劣之前,学会欣赏一把壶的架子(整体气度,神韵,各部件的协调性皆在于此)很重要。察社以为,一件做工到位的茄段壶,欣赏的要点在于:
①茄蒂钮:是整器的灵魂所在,趣味亮点;且提拿便捷,极具实用性。
②压截盖:与整器相切合。盖面微鼓,弧度与器身弧线相合。
③短束颈:短而挺立,形成头、颈、肩的视觉感,是整器精神气度所在。
④流把对称:简单的一弯流、正耳把,相互呼应,以钮为中线,形成视觉张力的对称。
⑤器身圆润:饱满的圆茄子造型,弧线与盖面、壶流、耳把的线条一气贯之,气韵连贯。
茄瓜紫砂壶,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江苏省太仓市李家巷熔炉里出现了这种独特的泥料。它的颜色是深红紫色的,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非常适合制作茶壶。
在这种泥料的基础上,各种形状各异的紫砂壶相继问世。其中茄瓜紫砂壶就是最为经典的一种。茄瓜紫砂壶其实就是用茄瓜做模板制作而成的,因此也称作“茄瓜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