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紫砂壶是不是越养越红

以朱泥制作出来的紫砂壶,在日后的保养当中,会越用越红,越养颜色越明亮像朱泥壶类似于枣红色,养出来的效果而其他像紫泥颜色养出来的发深一些段泥。朱泥紫砂壶泥性重,砂性弱,所以透气性比其他泥料都要差,泡养变化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一般情况下,正宗的朱泥紫砂壶经过泡养,两个月左右才会变色,观察到变化。

朱泥紫砂壶养后的主要颜色变化有两种:泛紫和泛红。

1.泛紫:朱泥紫砂壶长时间使用后,其表面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紫红色的变化,这是因为紫砂壶茶汤中的矿物质会渗透进壶身,并与氧化作用形成一种深紫色的物质。这种玄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熟紫”。

2.泛红:如果朱泥紫砂壶长时间存放而不使用,其表面则会逐渐泛红。这是因为朱泥紫砂壶制作时添加了一种古朴的丹泥,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的照射和氧化作用的影响,红色颜料逐渐显露出来,在壶身表面形成深红色的颜色。

朱泥,在《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中被称为“石黄泥”。作为紫砂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泥种,以它红而不娇、细腻之感令许多爱壶者痴迷忘怀。朱泥含铁量极高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

根据产地的不同和炼泥方式的不同以及烧至过程的不同,成品却又呈现出不同的外观特性。比如颜色,朱泥并非都是红色,而是红、紫、黑、黄、等皆有,有如各种花朵的颜色。其烧成后色泽呈现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各种效果,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有很大的关系。至于优劣问题就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了。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

关于朱泥的分类,行业内说法诸多,总的来说朱泥一般分三种:赵庄朱泥、赵庄黄金朱泥、小煤窑朱泥等。其命名更是多样化,所谓梨皮朱泥、水纹朱泥、大红袍、黄朱泥、红芯朱泥、这些名称的来源是唐宫名砂泥源坊根据不同的提炼过程并配合烧制后达到的效果命名。

在选择朱泥紫砂壶时候,我们如何来辨别它是否是一把原矿的朱泥紫砂壶呢?首先观其色,由于朱泥的泥性软嫩,应该呈现出色泽红艳,娇妍多姿,柔美可爱的视觉效果。如果看起来红得过于艳丽,多数是泥料内添加了铁红粉,购买的时候就要反复考证了。其次听其声,以指弹扣,声音清脆,共振性佳。

很多爱好者流传着这样一个口诀:“无朱不皱”。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如何来判断邹的效果呢?由于朱泥泥性软嫩,从成型到烧成,收缩率在18%至30%,又因朱泥壶垂直收缩大于横向收缩,所以朱泥会出现纵向的皱纹,皱纹的大小与朱泥的产地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过于夸张的皱纹多数是工艺师在制做过程中为了达到效果加工出来的,不是在泥里面加入了其它成份就是用某种物理方法,这些特殊的效果基本都是皱纹过大,那么我们可以肯定这不是一把真正的朱泥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