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泥和段泥的区别

段泥对于各位壶友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有时也会听到“团泥”这个词,有人说因为宜兴方言中的“团”和“段”同音,所以这两种泥料是同一种泥料,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团泥”是从黄龙山挖掘出来的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的天然原矿。其矿料颜色根据紫泥、绿泥的含量不同,颜色偏红或偏绿。

由于团泥的产量比较稀少,于是将原矿紫泥和原矿绿泥磨成粉后,人工调配而成,这就是段泥的由来。两者的区别是:一种是共生矿磨制而成,属于矿料;而另一种是将两种原矿磨成粉后,调配而成,属于泥料。

人工调配的段泥想要烧制出一把好壶也是不容易的,甚至比天然的团泥更难掌控。段泥的烧成温度在1170℃左右,如果烧的温度过高,容易破裂;温度过低,成品壶容易“吐黑”。

买紫砂壶,我们会看到很多种颜色的,但当你两把颜色不同的壶拿起来看时,别人却说它是一种泥料,这下把你说蒙了。怎么同一种泥料,会有不同的几个色呢?

比如说段泥,之所以呈现出很多种颜色,是因为段泥也分很多种,如原矿段泥(老段泥)、芝麻段、黄金段,随着紫砂艺人在制作过程中,烧壶的窖温不同,烧出来的壶颜色自然也不同,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段泥,也叫团泥,它属于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是自然形成的。由于段泥含铁量低,一般在2%左右,一旦高于2%,则颜色偏黄偏深。在因为段泥在窑烧时因温度而变,色泽由浅 黄色向红黄色、深黄色、黄褐色变化。

原矿段泥一般为米黄色,或深或浅,表面泛有黑色白色的小点,色泽柔和淡雅,是紫砂壶中的一份清淡的存在。老段泥,则是原矿段泥长时间窖藏陈腐的熟泥,因此它比原矿段泥颗粒大,透气性好,油性足,烧成后呈黄色泛红,是一种经典的好泥料,极其适合生手使用。

再就是黄金段,它又叫金黄段泥,之所以取名“黄金段”,是以为它的色泽最接近黄金原色的一种泥料。在紫砂界有句话说得好:“紫砂亦有颜如玉,泥中佳品黄金段”。黄金段是段泥中最稀有的泥料,烧成后呈现【冷金黄】,黄中带金,色泽温润,砂感如鎏金,像极了帝王之色,经久泡养越来越显黄。

最后就是芝麻段,芝麻段泥如其名,属段泥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它少了黄色的主色调,成品表面分布着茶黑色颗粒,就像“芝麻粒”一样,其实这些是紫泥颗粒,烧成颜色稍黄,高温下偏灰白。

这就是段泥紫砂壶颜色不同的主要原因了,很多人喜欢段泥壶,却迟迟不敢下手,因为怕它“吐黑”。其实吐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紫泥也吐黑,只不过融为一体了而已,吐黑的物质也完全不影响茶壶使用和身体健康。但如果你觉得吐黑很影响外观,那就挑选一把烧结度较高的,保证绝不吐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