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槽青泥料是当前最好的紫泥。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
段泥原矿目前非常稀贵,现在宜兴制壶人开始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
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
紫砂有哪些种类?广泛地来分,紫砂可以分为紫泥、红泥、段泥、本山绿泥、降坡泥以及各类调制泥料这几大类。
这些泥料有什么特点呢?我个人认为,最具代表性的首推紫泥,它是紫砂中最纯正、存量最大、价格差异最大的一类泥料,非常适合紫砂新手选择。红泥中最让人瞩目的则是朱泥,它因色泽精致和泥料细腻而备受追捧,但也最易被假冒,需要格外留神。
段泥以其粗犷的泥料颗粒最受“玩砂”爱好者喜爱。本山绿泥现今较为稀少,属于稀有泥料。降坡泥颗粒较大,比较特别。此外还有很多调制泥料,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复杂,后面我会详细解释。
接下来,我们重点看看几种主要的泥料。
首先是紫泥。它是最典型的泥料,一般简称紫泥时,除了红皮龙和底槽清,多数情况是指普通的紫泥。红皮龙其实也属于紫泥类,只是矿源产地和颜色略有不同,介于紫泥和红泥之间,质感细腻。底槽清是紫泥中的上品,深色润泽,非常适合制壶,已故大师们也偏爱用这种泥料。
再来说说红泥中的朱泥。朱泥原产黄龙山、赵庄山和小煤窑,因为收缩性强,造成烧制后的“皱皮”效果。这也是“无皱不成朱”的由来。但是,朱泥也容易被假冒,主要是一些不法商家在普通红泥中添加了铁红粉,来模拟朱泥的效果。
分辨真假朱泥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看生胚,真朱泥生胚是淡黄色,假朱泥生胚是红色。第二就是看成品的细节,真朱泥有明显的皱皮和暗沉的色泽,光泽中透着朱泥特有的细腻;假朱泥颜色过于艳红,表面像玻璃,没有真朱泥的质感。大家一定要注意辨别哦。
再简单说说调制泥料。现在出现了很多原先没有的泥料,譬如绿泥、黑泥等。请注意,这些都是后期通过添加其他材料调制出来的,并非纯天然的原矿泥料。比如绿泥添加的是钴,黑泥添加的是锰。对于这些调制泥料的优劣,我个人意见是保留态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选择还是要看个人喜好,谨慎些总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