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绿泥和底槽清哪个好

两种很受欢迎的原矿紫砂泥料,底槽清,本山绿。

在宜兴丁蜀,黄龙山一直被称之为紫砂的祖山,而早在明代时,先辈便开始于此采矿制壶。

而到近现代,黄龙山更是打了不少矿井,而在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70年代初所建的「四号井」。

相较于其他矿井,四号井出产的矿料是最为优质的,产量也最多,而随着开采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而封井停采,到05年又正式封矿,更为稀缺,因此市场上的四号井泥料一直广受壶友的追捧。

底槽青本就是紫泥类最为优质的原矿料之一,而四号井底槽青更是特别,其油性更足,色泽偏紫泛青,其上密布青绿色鸡眼,质地纯正。

根据泥层的深浅可以区分为老矿、嫩矿,矿料越老含有的“鸡眼”越多,砂性也更重,成型时则更酥,相对的耐火度也越高。

四号井底槽青,烧成温度跨度大,泥料温域广,正常烧制约1180度左右,高温烧制,经过可经烧约1400多度。

单是四号井底槽青这一种矿料,其烧制温度就非常广,成壶后的胎色也极为丰富,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烧出接近清水泥、紫泥、正常底槽青等颜色,高温烧制时会偏青灰色,极为特别。

上面说的这么多,也是想告诉壶友们,四号井底槽青可以说是紫泥类最为优质的泥料之一,并且非常的稀少,也因此,价格不菲。

光泥料的价格就不菲。

如今市面上人人开口就是家藏矿料,手里的底槽青开口就是四号井,真的有这么多吗?真的这么便宜吗?这很值得壶友们思考。

好泥好工好壶,都不会便宜。

便宜的四号井底槽青是怎么来的?

那些白菜价只要几百元的四号井底槽青,其实并不是真的,只是托名四号井和底槽青罢了,大多都是拼配调的料。

真正的四号井底槽青就是上面说到的,首先其原矿本身密布青绿色鸡眼,在烧成壶之后,胎质表现为细密的金黄色颗粒,星星点点。

泥料珍稀,为泥中泥,不可能会是人人都有、都是白菜价,我们能理解有时大家有捡漏的想法,但是在现今来说,紫砂无捡漏可捡。

用底槽清泡茶,茶汤韵味悠扬,泡养的变化相对也很快,泡养后泥色由棕变换为古黯肝色,质感温润且更加丰富饱满。这也是纯正底槽清泥料制作的壶比很多泥料的壶要贵的原因之一。

建议冲泡:

底槽清的透气性好,适合冲泡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

本山绿泥,特指出产于黄龙山的、矿料开采出来呈现绿色的单一紫砂矿源。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又被成为黄龙山之“龙筋”。

矿料少开采难,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

本山绿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容易开裂。

所以本山绿泥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业内有句话叫做不碰朱勿碰绿,意思就是说不会做朱泥壶的别碰本山绿泥。

本山绿泥矿料,呈致密块状结构,易酥开但不溶于水,含矿量较少,颗粒含量较大,对烧成温度要求较高,一般烧成1200~1230℃之间,有的甚至要达到1250℃左右。

由于本山绿泥的泥质特性变异之大,烧制时较难把握,制作成功率低,成形困难。一般做壶体表面的化妆土用。当然也有高手用其做小壶的原料,细腻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