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绿泥属于什么档次

宝山绿泥紫砂壶工艺好,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宝山绿泥紫砂壶做壶效果好,经过茶水泡养后,越养越润,肌理喜人。因此宝山绿泥紫砂壶好。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

绿泥紫砂壶是指用“绿泥”和“紫砂”两种陶土合成的一种瓷器。绿泥和紫砂都是中国传统的陶瓷素材,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绿泥紫砂壶常常被认为是收藏家中的高级收藏品。这是因为它们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而且只有极少数的陶艺大师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绿泥紫砂壶。此外,绿泥紫砂壶的形状、色彩、纹路等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各种细节,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不同的款式价格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价格都比较高昂。

绿泥产于宜兴丁蜀黄龙山矿脉, 是段泥大类中较为优质的泥料,与单一意义上的本山段泥相比,原矿泥料中不含紫泥成分,氧化铁含量较低,烧成后黑色颗粒很少,成陶后呈深浅不同的黄色。

不同矿区的绿泥,表现亦有所不同,今天六一堂就给大家解析一下各矿区的绿泥。

1、四号井绿泥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

收缩率:4%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浅黄绿色,胎质细密平整,色泽纯正光润。

2、红麻子绿泥

在矿层中偶然出现,含矿量极少。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因含有较多红色麻点状,故被采矿人员形象地称呼为“红麻子”绿泥。

收缩率:4.5%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米黄色,胎质中黑砂质点密布,器表光洁莹润,色泽效果极为丰富。

3、四号井芝麻绿泥

产于四号矿井水平以下52米处。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浅黑色的云雾状斑纹。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极多,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收缩率:5.5%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微暗浅黄色,胎质细密光润,色泽效果十分丰富。

4、台西矿区绿泥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状,部分矿料中有暗紫红色云雾状。

收缩率:7%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黄色,胎质呈梨皮状,砂质细密明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经一定的高温烧成后,呈淡青绿色;

经一定温度的弱还原气氛烧成后呈浅鹅黄色,胎质中的紫红色和黑色颗粒也更清晰。

5、台西芝麻绿泥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微暗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含有略多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收缩率:5%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微暗黄色,胎质细密平整,但表面略显干涩,外观色泽纯度略差。

随烧成温度的升高逐渐泛青黑色调。

6、台西浅表层绿泥

产于嫩紫泥泥层的夹层,有时上部贴层为碎石层。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锈色、绣片状及灰白色的网纹状。

收缩率:6.5%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浅黄色微透绿,胎质比较坚结,呈微梨皮状的表面颗粒隐现,色泽纯正温润。

7、宝山矿区绿泥

产于嫩紫泥泥层下部,通常只有数厘米厚,含矿量极少。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锈色。

收缩率:8%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淡青黄色,胎质坚结光润,呈细梨皮状的表面,泛出点点黑色颗粒,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8、宝山降坡绿泥

修建黄龙山休闲广场时产出。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与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纹状,烧成后会对胎质呈色带来略泛红的现象;

收缩率:5%左右。

烧成色泽:不同温度烧成后呈黄色、暗黄、暗青黄等色调。胎质颗粒质感较好。

9、宝山降坡芝麻绿泥

产于宝山工业园下部矿层。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及与下部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纹状,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收缩率:6%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黄色微泛青绿,胎质颗粒质感较强,肌理粗而不糙,色泽纯正温润。

10、宝山芝麻绿泥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灰青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及白色蜡质状,断面略呈粗砂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收缩率:5.5%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浅黄色微泛青绿,胎质颗粒质感极强,但表面比较干涩,外观润泽度略差。

11、青龙山绿泥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浅灰黄色薄片状。

收缩率:6%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黄色,色泽比较纯正,胎质颗粒质感较好,但表面略显干涩。随温度的升高逐渐泛青绿色调。

12、台西芝麻墨绿泥

产于台西村露天矿,含矿量较少。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略多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暗紫红色和墨色的斑点、花斑状,表面有锈色。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收缩率:3%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淡黄色,胎质纯正温润,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13、台西浅表层墨绿泥

产于混夹泥层的夹层,含矿量极少。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黑色状。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收缩率:4%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浅黄色微透绿,胎质颗粒隐现,表面光洁脂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烧成温度越高,越显青绿色调。

14、青龙山芝麻墨绿泥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断面呈暗黄绿色,略坚硬。矿料上有氧化作用等因素形成的变色现象。

收缩率:5%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黄色,胎质颗粒质感较强,呈色比较纯正,但表面略显干涩。

15、宝山降坡墨绿泥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中夹有铁红色的锈片状,表面有黑色状、白色蜡质状及与下部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状;

收缩率:5.5%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亮黄色微透绿,胎质细密坚润,梨皮状的表面呈现出点点黑色颗粒,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16、宝山墨绿泥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锈色及镑片状。

收缩率:5.5%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浅黄色,外观呈色较好,但胎质中黑砂质点略显杂乱。经一定的局温呈浅青黄色调。

17、宝山芝麻墨绿泥

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灰墨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收缩率:6.5%左右。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浅黄色,表面颗粒质感较强,胎质纯正温润,色泽效果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