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段泥紫砂壶的颜色呈现出深黄色,表面上有着很强的光泽感,颜色的层次感明显,具有一定的透气性看,可以耐住温差的巨大变化,此外其奈布中采用的多气孔结构,能保证茶汤最佳的口感。
青段泥紫砂壶的外观看上去会比较细腻光滑,用手触摸话会有很强的砂质感,质感丰富,同时它的颜色呈现出深黄色或浅黄色,颜色的层次感明显,表面上呈现出很强的光泽感。
同时青段泥紫砂壶也有着很好的透气性,真正的青段泥紫砂壶是可以承受温度急剧的变化,也不是发生胀裂的情况,同时它也不会出现馊味,出现变质的情况,所以青段泥紫砂壶清洗是十分方便的。
此外青段泥紫砂壶也有着良好的保温性,其内部中是多气孔结构,能够在最大程度在吸收茶汁,所泡出的茶汤口感也会更好,不会夺走茶汤本身的香味,最大程度的提高品茶的趣味。
在黄龙山蕴藏的林林总总的段泥类矿料中,原矿有青、绿、青白色、浅绿、米青、墨绿、藏青、青灰等青颜色的段泥矿。青色段泥青如碧玉,矿料的老嫩取决于蕴藏地层的深度,不同地层能分离出普通的青段泥和上品的青段泥。青段泥孕育于泥盆系五通组中下茅山群中,深青色为上品,青段泥的矿层大多分布于黄龙山石英岩中的夹层带,有的青段泥矿脉延伸到矿脉的腹部带,或与甲泥陶、紫砂矿共存。青段泥坚硬如石,油滑如脂,蜡面肥盈,呈团块状,俗称羊油夹脂泥,青段泥是粉质岩材质,在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有“老泥出青段,出团山,陶制白砂星星,宛若珠诽”的句子。烧制青段泥成品后,见肌理砂色致密。
青段泥的主要矿物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碎屑、绢云母,三氧化二铁含量较高,含铝量高达23.94%,极耐高温,窑温至1300℃左右作品仍能坚挺完整,胎面不见气泡,砂粒结构极其致密厚重,凝润如碧玉。
老青段泥是砂质岩,矿料黏性物质含量少,成型酥性较大,石英颗粒较粗,烧成品石质感较强烈,砂粒立体感强,颗粒密度强,胎面质感如璞玉,颗粒圆正饱满。
黄龙山由五通组上部,到纵深400米山体腹部,在甲泥层中都能见到达一米左右的青段泥矿层,材质坚硬如石,原矿色泽青墨沉静,砂质质地如青铁冷峻。所含的矿物丰富,有水云母、伊利石、高岭石、石英碎屑等,黄龙山的青段泥大多以青灰、淡绿色、深绿色为多见。也有下石炭系上统部高骊山组的青段泥,颜色以淡青色为主,矿料松软,材质的致密性不够。在青段泥中矿料越老越是上品,但老的青段泥矿料黏性较差,制壶成型难,酥性大,在过去黄龙山开采出来的很多老青段泥,被当作做缸的泥料,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今天黄龙山山体石英岩层中的夹脂青段泥已经绝迹,夹脂青段泥是最为珍稀的青段泥类的紫砂矿料,油脂感很强,原矿如贝壳形状,表面光泽油滑。青段泥的矿物质含量为二氧化硅65%~70%,三氧化二铝23.39%左右,三氧化二铁1.95%左右,氧化钛0.92%左右,氧化镁0.46%左右,氧化钙0.37%左右,氧化钠0.12%左右,氧化钾2.43%左右,青段泥的烧失量为6.39%左右,青段泥的坯体收缩率在5%左右,成品收缩率在8%~10%之间,青段泥是吃窑温极宽的材质,低温见米黄色,随着温度的提高,逐渐变化为米青、奶白青、豆青、如青玉般的凝润砂色。
明代已经将黄龙山丰富的五色紫砂矿的材质美、砂色美、古雅美、厚重美、裸胎的肌理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而青段泥在黄龙山段泥类中是上品的珍稀矿料,明代以时大彬为首的一批巨匠,在黄龙山经过长期的采矿练泥、实践、比较和研究,才在众多的紫砂矿料中分离出青段泥矿料。
从流传下来的明代作品中可以发现,青段泥矿料的砂壶不管是从矿料的肌理还是泡茶的实用性来看,都是当时玩壶者的首选。青段泥色泽纯正,青如碧玉,且颗粒丰富,泡茶透气性好,用青段泥料制壶泡茶就如石缝中流出来的一泓清泉,青段泥中所含的矿物质就如净化水质的过滤器,因而泡茶特别香温纯正。
所以在黄龙山的段泥类中,青段泥在明代就是制壶艺人的用料首选,珍稀的黄龙山青段泥是在古代艺人长期的艰苦实践和总结中发现的,为后代留下了很多用青段泥制作的作品,所烧制的各种青色调的砂色,也得到了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