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坡泥,很多刚接触紫砂的朋友们可能会一头雾水,其实降坡泥它是天然的共生矿,紫泥、段泥、红泥共生于一体,色泽杂驳,光怪陆离,而其中又以红泥最具代表性,称之为降坡红泥(红降坡)。
《宜兴紫砂矿料》中记载降坡泥“烧成之后呈黄色,呈暗红色略透黄,胎质细腻油润,梨皮表面黄色颗粒密布,色泽效果十分细腻丰富”。
因降坡泥属共生矿,矿体含有段泥、红泥及少许紫泥等,使其成品紫砂壶颗粒感十分丰富,砂意明显、老味十足。
降坡泥采自浅表层,泥性较硬,砂与粉的比例大约在7:3,这使得用它制壶成型较难,但也使它拥有得天独厚的透气性。另外,它天生油性足,制出来紫砂壶光、润,经过泡养后更是油润可鉴,令人爱不释手。
降坡泥壶容易养护,泡茶不多时日,即可见明显的温润包浆,有玉石的质感,鲜活滋润,朴厚韵味足。
1、降坡红泥
矿料外观呈暗红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青绿色的斑点、斑纹状,表面有透明蜡质感。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温度在1140~1170℃左右。
烧成后呈红色微透黄,经一定的高温呈暗红色。胎质细密光润,呈梨皮状的表面黄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2、降坡团泥
矿料外观呈红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状,易碎不坚硬,矿料上有青绿色的粗砂质筋纹状,其中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
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温度在1140~1220℃左右。
经不同的温度烧成后,胎质会呈现出棕黄、褐黄、青黄等色调。表面细密光润,细梨皮状的胎质中黄色、暗红色和淡墨色的砂质颗粒密布,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3、降坡绿泥
矿料外观呈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表面有与降坡红泥贴层而形成的紫红色斑纹状,烧成后会对胎质呈色带来略泛红的现象。
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较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一般。一般烧成1180~1220℃左右。不同温度烧成后呈黄色、暗黄、暗青黄等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