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红降坡泥特点

降坡泥作为稀有泥料的一种,对于经常玩壶的朋友来说,应该并不陌生。降坡泥可塑性较好,制成的壶胎质细密光润,呈梨皮状的表面黄色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深受壶友和匠人的喜爱。

降坡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修路时候所挖出来的,是近代才有的泥料,其位于黄龙山与青龙山的交接处山坡,降坡平坦修路,因此此处挖出的泥料便称之为降坡泥。

降坡矿层属于“鸡窝”型,也就是形成的矿区不固定,这里一片突然那又冒出一片,呈散片壮分布,一般矿层从几厘米到二三十厘米厚。

一位制壶高手看这矿油脂光亮,试着用它来做壶,出窑后发现它色泽红中泛黄、黄里透金,油性足、光泽好,颗粒感丰富、金星隐现,古朴老味足。

降坡泥的泥色

总是有些人在误导说降坡泥是红中带黄的,而黄中带红的就不是降坡泥了,其实这是个片面的观点。降坡泥的成色是根据矿层的不同以及烧制的温度来决定的。

一般开采的降坡分两个片区:一为靠近黄龙山面的,自然开出的矿色为红黄片状相间(因为黄龙山表石含有硫的成分故矿色一般为褐黄色)。 二为接近青龙山面的,开挖的矿色为青红相间(因为青龙山表石以碳酸钙的方式存在的钙质较多故矿色一般为青色) ,总体而言与黄龙山靠近的泥质都优于接青龙山面的。

近青龙山面的降坡需经过精炼后才可成泥,否则容易产生灰爆(与前面所说的青龙山泥质有关)。就成色而言, 黄龙山面的降坡略红,(大家所传的红中带黄);而青龙山面的略黄,(黄中带红),烧成温度非常宽,可以从低温1号半一直到高温3号半,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成色。

所以,有些人在误导说降坡泥是红中带黄的,而黄中带红的就不是降坡泥了,这是片面的,要根据矿层和温度来。

由于采自浅表层,泥性较硬,颗粒感特强,所以对于制壶而言,相对紫泥而言略难些。就本人的实战经验来看,降坡的矿比底料的都硬,手工磨砂的时候基本只看到砂,看不到粉,砂与粉的比例大约为7:3.。但也正因为这样,造就了降坡泥与天笃厚的透气性与清晰的五彩斑斓的天然颗粒。曾经做过试验,降坡泥所制之壶泡宜红,一个礼拜以上都不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