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会变色吗

一把紫砂壶,只要你精心养育,它会不断地变光变色,直到变得润如古玉,光可鉴人,给收藏者,给使用者带来意外的惊喜。清代有个文人叫李渔,他在《杂说》一文中,下了一个评语: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莫过于阳羡。

茗注就是茶壶,茶壶没有比紫砂壶更妙的,而最精贵的壶,莫过于阳羡,阳羡就是宜兴。最后还加了一句:是人皆知矣。

紫砂壶在开壶后会变色,这正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通常我们所说的养壶,就是将壶的干涩状态变成油润的状态。养壶就是从开壶开始。

变色,是紫砂的特征,但根据泥料不同,茶叶不同,变色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紫砂的特性是双气孔特征,通俗来讲就是紫砂壶泥料本身有很多细孔,这种细孔达到有晕湿的感觉而又不漏水的状态。当泡了茶叶之后,甚至只是加上水之后,气孔中就会渗入水和茶的颗粒,在感官上,自然就是“变色”的效果。

随着使用的越久,泡茶越久,这种变色效应越明显,以至于达到很多人想要的包浆效果,油亮亮,有光泽。

变色的效应与否或者说快慢,和泥料、温度、茶叶都有关系。

1、紫泥类、底槽清类,变色最快,也最容易接受茶水的感染,也就是说这一类壶更容易实现包浆效果。

2、降坡泥、段泥类,变色明显,但是长期发展并不显著,养起来颇费周折。

3、朱泥类,本身就具有光泽度,所以变色的程度并不显著,也就是达到包浆后,前后差距也不大。

关于温度方面,可以这样总结,低温烧制的,更容易出现变色、晕染、吸水效果,会给人以错觉,认为此类壶好,很多商家就是这么干的,甚至无底线的宣传低温烧。但是低温烧对壶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只会减少壶的寿命。更甚者低温烧的,有些还带有很浓的泥土味。

高温烧制的,清脆,但是高温烧制的会面临另一个尴尬,一个是颜色过老,另一个是达不到晕染和快速吸水的感觉,以至于很多壶友不喜欢。

从变色的角度来说,低温更明显。

关于茶叶方面,绿茶类养壶,壶颜色变得慢,红茶类养壶,壶身颜色变得快。达到包浆效果后,绿茶养的,略微光泽,红茶类养的,更加明亮。但从审美的角度,绿茶类养的明显更好。降坡泥、段泥用绿茶养,时间长,但是惊喜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