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博大精深,蕴涵了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它历史渊源悠久,从古至今历经数代紫砂艺人的努力探索和创新,积累至今,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新的文化元素不断充实到紫砂壶艺的创作中来。其创作的技艺、方法也存在挖掘和发展的空间,这有待于一批有志于紫砂制壶艺人去开拓,去创新,作为一名紫砂壶艺喜好者,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把这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传承下去。
一块紫砂土,一只紫砂工具,本身就代表着高超的技术和情感的传递,翻开宜兴紫砂史上面有多少造型,多少款式,多少制作手法,现在都被认为是一种创举。时代不同,鉴赏的标准也随之有变。这里不仅有欣赏水平的高下问题,而且有欣赏口味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一般不懂得欣赏真正的壶艺。
作家、画家、书法家也不见得都能知道紫砂艺术的奥妙。欣赏艺术品要有一定的素养,“曲高和寡”。因此,不能要求所有的创作都能雅俗共赏。
壶艺的发展,当然不能以这样的欣赏水平为标准。如果迎合了这种欣赏水平,那么壶艺的格调,也绝对不会太高。当然造型怪,手法奇,看不懂,那也不一定就好,曲高和寡之所以正确,因为首先有“曲高”这个前提,盲目提倡“和寡”这是欺人之谈,在砂壶艺术上也是欺世盗名的骗子。
“壶如其人”,一只壶虽然只是表现了一定的客观对象,如:方器、花器、筋纹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人格、人品、气质、才能、学识修养、生活经历等。不同的人,所创作出来的东西、风格就不一样。
紫砂作为优秀陶瓷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鲜明的地区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蜚声海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紫砂壶作为陶瓷艺术中的特殊品种,别有天地。并以其与众不同的性能、用途和风格,成为一种美与实用高度和谐而又美妙不可思议的艺术品。紫砂壶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壶样别开生面,这些设计都蕴涵了很多美学观念,所以紫砂壶的造型美及装饰美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课题。
宜兴紫砂艺术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支,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被世人所接受和喜爱。它的独特魅力是以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形技法、质地表现出来的,这种独特性尤其以紫砂壶为代表。
紫砂壶,这种用紫砂泥做的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因为一方面它是一种文化形式;另一方面是它独特的成形技术在紫砂艺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紫砂艺术独特的艺术风貌。
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把下、壶上都划有小篆“供春”二字,凤首印包壶壶底镌“万厉丙申时大彬制”二行楷书。后来,随着茶文化的兴盛和紫砂壶的社会影响,以及追求书法艺术和铭刻趣味,不仅制壶人自己落款题词刻于壶上,而且还吸引了社会上不少精于品赏书画的文人墨客也纷纷介入紫砂,刻书法文字、山水,花卉、人物等于其上。
总之,雅人雅心,结于紫砂壶上,使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向更加细微,。高致的境界发展,给人以无限的感应力与艺术享受。同时,字随壶传,壶随画贵,紫砂壶陶刻装饰也成了紫砂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
紫砂壶是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文化内涵的工艺美术品。紫砂壶适用于泡茶注茶,对于紫砂壶的性能“色香味皆蕴”过去早有定论。它的实用性强,关键在于具有比较高的气孔率,使其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而一把好壶的标准一是看工的要求,二是艺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