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泥是经过烧制后呈现出暗肝色,但是由于伴有其他杂质,烧出来颜色呈现出色彩复杂的变化。天青应该是形容矿料的颜色,有如雨过天青之色。“天青”二字并不是形容成品的颜色。比如很多壶友觉得烧出来是绿色的壶就是原矿绿泥烧制的壶,那就犯常识性的错误了。
问:天青泥烧出来的颜色是绿色的吗?
答:不会烧出绿色的天青泥壶。天青泥,是紫泥类,正常烧出来的颜色是猪肝色,很多泥料里带青字,其实不是指青色。像底槽青,青灰泥,这里面儿的青指的是紫泥,因为古时候紫泥被叫作青泥,肯定不会是绿色。
问:什么是黑泥属于紫泥吗?
答:紫砂没有原矿黑泥,你要说哪一种矿料能直接烧出来黑色那只有石黄。石黄高温烧之后它是黑紫色,灰紫色,但严格来说石黄它属于一种配料,它不能单独成型,像他们说的捂灰和还原烧也都是一种烧窑工艺,通过烧制来改变壶的颜色。而不是泥料本身所决定的,除了化工壶所以新手其实不建议买黑色的紫砂壶。
天青泥,紫砂泥料最稀有最神秘的一种泥料,产于蠡墅大水潭北侧向西一百多米处。
天青泥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腊质状(烧成后会形成白点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前人因这种矿料颜色与天青染色料相似,故习惯称为“天青泥”。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一般烧成1160-1210度左右,收缩率8%左右。烧成后呈深猪肝色,表面呈细梨皮状,胎质细密坚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天青泥贴层是梨皮泥,烧成后呈梨冻色,和《阳羡茗壶系》中记载:“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完全吻合。光绪八年《宜兴县志》记载:“天青泥于诸泥最贵,制茗壶者特用之”。
说到天青泥,相信不少壶友买到过假的。为什么呢?因为首先真正的天青泥实在太少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即使能找到,那也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取得到。其次天青泥成品率相当低,而且泥料对温度的敏感度太高,稍微有一点温度不同,烧出来的颜色就不一样。
那么天青泥少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整个宜兴见过天青泥的作者都没几个,更别说用天青泥做壶了。只有少数炼泥厂的老师傅才能认出真正的天青泥,至于市场上那些所谓的“天青泥”,不过是用青灰泥冒充的罢了,因为青灰泥烧出来的颜色跟天青泥是最为接近的。更有甚者,用含有钴的墨绿泥冒充,因为墨绿泥烧出来是蓝青色,很多壶友初入门就中了套了。
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壶友对天青泥到底是什么颜色还是存在疑虑,一定记住,天青泥烧出来不是青绿色,天青泥属于紫泥系!那么天青泥成品到底是什么颜色呢?一句话概括,雨后天晴天空的颜色。
天青泥在古时就不多见,现代更是久已不见。这次由于紫砂路的修建,使本以为绝迹的天青泥得以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