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铎壶是一款难度较高的壶型。它的直身桶,嵌盖,壶嘴都是比较考验功力的地方,做的好与不好,很容易拉开差距。
而且外型上并不算优美,汉铎壶紫砂质地看上去想一个铜铃,又像是一个小一号的钟,虽然有沉稳的气质,但是壶身到底是比普通壶偏高,偏大一些,所以又显得笨重。
汉铎壶由来已久,取形于古代器物汉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其形状近似西周时期的青铜乐器甬钟,顶部有短柄,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舌有铜、木两种,铜舌者称金铎,木舌者称木铎。
清代书法名家梅调鼎(1839-1906年)所书铭之汉铎壶,可谓是紫砂历史上最具研究价值的汉铎壶。壶身作正楷“汉铎”二字,下刻行书:“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即汉铎壶是根据汉代的铎的造型仿制而来,以土代替了金属,制作出来的壶却比黄金还珍贵。
汉铎的常见款式有两种,均为平嵌盖、直流,区别在于壶钮,一种是柱钮,另一种是桥钮。第三种汉铎则较为少见,为弯流压盖式,盖稍稍隆起。历代大家如陈曼生与杨彭年、顾景舟、王寅春等均做过经典的汉铎壶式,古朴之形制,经久不衰。
《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详细地说外形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铎为方彤,顶部有一个短柄,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舌有铜、木两种,铜舌者称金铎,木舌者称木铎。
关于汉铎壶型真正来源由一句话可得知“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即汉铎壶是根据汉代的铎的造型仿制而来,以土代替了金属,制作出来的壶却比黄金还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