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亭壶的来历是什么

思亭是人名,亦是壶名;本来以为思亭壶代表的是对某一位情人的思念,原来是一个人名。

思亭,本为人名。姓陆,清代初期的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与孟臣、逸公、君德等诸家均为制壶好手,因名声远扬,所制壶形被众多茶客青睐,久而久之便有了「思亭壶」之称。

思亭壶身如葫芦瓢,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圆球形钮,的脚明显,干净利索,圆包底,整器均匀为明接处理手法。

思亭最早从梨形壶演化而来,形制清雅,用以泡茶品茗,尤为茶人所喜爱,有『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之说。

思亭壶是由陆思亭制造的紫砂壶,壶身如葫瓢,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其为民间收藏,高为9.3厘米,宽为12.3厘米。

思亭壶,被称为“思亭”是因为清初,在朱泥器中的制壶好手当属思亭和孟臣、逸公、君德等。他们做的朱泥壶非常的美观实用,所以名声很大。于是渐渐地就成为宜兴朱泥小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这就是思亭壶的来历。

然而很可惜的是,虽然思亭的名气很大,但是关于它的记载非常的少,可以说少的可怜,只知道姓陆,为清初陶人,其他的诸如出生时间、死亡时间、兴趣爱好、名人故事等均不见史载。

思亭壶早期和晚期的造型区别:

早期的思亭壶:壶嘴的地方弯曲程度不大,流口简练,落款方面通常在盖口边沿用竹刀刻上即可;

晚期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壶嘴的地方弯曲程度较大,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

思亭壶多为朱泥小品,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它器形好,色泽润,砂质细腻,喜欢的人非常多。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思亭排名优于孟臣,有可能是思亭壶式俊挺,伫立茶船之中,有若蟜龙昂首,气韵出众。

思亭壶的特点:

就是素面无饰、气韵天成,可以看作赤裸的体现形式,最能体现紫砂本质的简朴无华,素静端庄,洁净深沉的特点,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一种承袭、一种审美观念的放大、一种紫砂本质的正宗祖祖法与精神所在。

思亭壶在成功之处,在于这个壶型成为了运用曲线的典范,细细品味曲线之妙,带给人的不仅有艺术的美感,还给人舒畅、轻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