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腹壶和仿古壶的区别

紫砂壶传承到如今,已经五百多年的光景了,其造型变幻无穷,多得让人数不清。而其中有些壶型,看起来相似,名称却不同,如仿古壶与扁腹壶,老是让人傻傻分不清。

此壶是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壶体是仿照古代战场上的鼓制作的,腰略鼓,状犹如一扁鼓,随着后人仿制这种壶型,就变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经典仿古壶,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如果说你认不清仿古、扁腹,也是情有可原,因为扁腹就是仿古壶演变而来的。扁腹,又叫扁仿鼓壶,因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整器比例协调,俯视整壶,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合国人天盖地之理念。

仿古、扁腹壶区别:

壶身:这是最明显的区别,仿古如鼓,浑身都鼓鼓的,延下底部收得较紧;而扁腹虽也是仿鼓,但身形较扁,虽扁但不塌,有柔美之感。

壶口:扁腹经典大口,十分适合泡绿茶;仿古。

壶颈:仿古颈高,扁腹无颈,有也很短,不比仿古。

子口:仿古壶的子口呈一条线; 扁腹壶的子口分字母线。

壶肩:相比扁腹,仿古更加高耸挺拔,显得有气势,而扁腹稍平整,但一点都不塌。

壶流:仿古二弯流挺拔向上,扁腹流长,角度平缓。

其实要想准确辨认紫砂壶壶型,还是需要多看多学多问,真正学到了,看到一把壶,就能准确说出壶型了。

从壶钮来看:

仿古壶的壶钮和壶盖之间有高度存在,钮看起来更像壶身等比例缩小的形状。

扁腹壶的壶钮和盖之间是连接无间隙的,钮更像壶身缩小之型的倒置。

从子口来看:仿古壶的子口呈一条线; 扁腹壶的子口分字母线。

从壶颈来看:仿古壶多为短颈; 扁腹壶可以无颈,有颈亦极短。

从壶肩来看:仿古壶壶肩高耸挺拔;扁腹壶壶肩平而不塌。

从壶流来看:

仿古壶的流短,扁腹壶的流长。

从壶身来看:

仿古壶身筒高一点,壶口小一点,呈鼓状,也因此,仿古亦称“仿鼓”,且仿古壶的其实是纵横张力,像一个充满气的牛皮鼓。

扁腹壶身筒较矮,壶口大一些,身筒呈扁状,所以称“扁腹”,扁腹壶的气势更像一个充满器但是却被顶部无形的手压抑的牛皮鼓。

从壶底来看:

仿古壶一般为平底,身筒下部却收的较松,扁腹壶都是一捺底,身筒下部却收的较紧。

值得一提的是,仿古壶的其他款型也是精彩纷呈。俞国良、黄玉麟、程寿珍、顾景舟都有精品仿古壶,各有领悟,各展技艺,各有千秋,但均为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