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是中华传统手工艺陶品,是一种文化传承,到如今已经几百年历史了。期间,大师名家创作了许多紫砂壶型,经典传统,流传百年,“掇只壶”就是其中之一,是90%壶友会选择的壶型。那么,“掇只壶”究竟有什么魅力?让这么多人喜欢。
掇只壶,《宜兴县志》中的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壶中之王”了,制作者是宜兴制壶名师邵大亨。“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宜兴当地以前使用的一种装调料、糖果的容器“掇子”,所以又被称为“掇子”。另外,掇只壶造型又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被称为掇只壶。
掇只壶受欢迎的几大原因:
掇只壶造型结构十分优美,它是高度、力度和精准度的完美结合。仔细观察掇只壶,其器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创作者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
宜兴当地人称“掇只”为“得子”,于是有人解读“掇只”寓意“多子多福”,所以掇只壶也是寓意极好的一种壶型,深得壶友们的喜爱。
掇只壶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难度颇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大师就曾统计过,制作一把标准的掇只壶,共计需要108件工具,由此可见一把小小茶壶中蕴藏的深厚功力与匠心。所以观察一把掇只壶,你就能知道作者的制壶工艺。
掇只壶,是传统经典壶型,百看不厌,经典永传,是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最欣赏的壶型之一!
掇只为卲大亨所创,“大亨掇只”享誉国内外,也是顾景舟大师一生中不愿意轻易上手制作的壶型,现收藏在上海“四海壶具博物馆”。“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泽艺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自成高”,用于表述大亨仿掇只超高的艺术魅力和邵大亨精湛的工艺表现不为过。
这把掇只值得让顾景舟大师在圆寂前去上海再次目睹真容。邵大亨(1796-1850),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是继陈鸣远之后又一制壶大家,以光素器见长,所作以浑朴取胜,气韵温雅,简洁庄重,气势不凡。大亨壶在清代已被视若拱璧,有“一壶千金,机不可得”之美誉。
掇只壶,身筒高,盖口小,内敛集热,尤其适合冲泡轻发酵或重发酵之茶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黑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