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泥,是紫砂原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代周高起所著的《阳羡茗壶系》中,便有提到:“嫩泥,出赵庄山,和以一切色土,乃黏脂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泥。”
其中的石黄泥,便是指红泥,红泥是以烧成后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按照矿料的材质结构可以分为红泥和朱泥两部分。
红泥和朱泥虽同属红泥类,但原料的成型性能、干燥及烧成收缩性能等均存在很大差异。烧成后的色泽效果、胎质性能等也有所不同,红泥砂性大于朱泥,一般在保温、透气性等方面比朱泥更好。
红泥是以烧成后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按照矿料的材质结构可以分为紫砂红泥和朱泥两部分。紫砂红泥和朱泥虽同属红泥类,但原料的成型性能、干燥及烧成收缩性能等均存在很大差异。烧成后的色泽效果、胎质性能等也有所不同。朱泥烧成后一般胎质密度大、气孔小、结晶程度相对较高。其热传导性能比紫砂红泥要好。而紫砂红泥一般在保温、透气性等方面比朱泥更好。
红泥包括以下泥料:
1、红皮龙,一般产于黄龙山浅表碎石层中,也称野山红泥,呈浅暗红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红色、暗红色。
2、大红袍,含氧化铁,在炼泥过程加入天然铁红粉提升红色,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
3、降坡泥,降坡泥系修建陶都路时,在青龙山与黄龙山交界处降坡工程中产出,故名降坡泥。(也有人说降坡泥应该属段泥)
4、朱泥,矿料呈黄色致密块状或团块状,质地均匀细腻,烧成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海棠红等,收缩变形较大,成品率比较低,适宜做小品。熟泥极细腻,如赵庄‘鹅黄朱泥’,因泥粘糯如年糕,也被称为’年糕泥‘。
5、普通红泥,有大红泥、小红泥之分,有老、嫩之分,呈浅黄色、青黄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红色透黄,高温呈暗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