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朱泥很多人都在说,有做壶人也有爱壶的人,但实际见过黄龙山朱泥的人却非常少,也有认为黄龙山朱泥是不存在的,只是黄龙山红泥罢了。真实情况如今已经很难验证,黄龙山的红泥本来就比较少,朱泥就更少了,现在更是基本开采不到。
至于小煤窑朱泥,属于比较受欢迎的朱泥种类,和赵庄朱泥不同的是,小煤窑朱泥发色更好看,也更厚重沉稳,不过小煤窑矿区封矿后,现在也基本难以见到真品了,现在市面上的朱泥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添加了铁红粉和熟砂调制出来的假朱泥壶,另外一种就是赵庄朱泥,目前在市面上真的朱泥中,基本也就赵庄朱泥多一些,但数量相对也比较少,能买到一把真品是非常不容易的,价格也不低。
黄龙山朱泥和小煤窑朱泥特性不同,黄龙山朱泥含铁质比较少,烧出来的颜色带黄,品相不如小煤窑朱泥,但黄龙山朱泥比较耐高温,可以烧到两号五,但数量太过稀少,市面上可以说是见不到的。
小煤窑朱泥的铁质含量比较高,烧成比较稳定,在朱泥中,小煤窑朱泥的烧成率算是最高的,这也是以前朱泥中以小煤窑朱泥最为常见的原因,不过现在市面上也几乎不可见了。
朱泥产于嫩泥矿层,属于泥质黏土岩,它不是普通大众认为的泥,而是一种岩石。朱泥在宜兴主要的产区有黄龙山,香山,赵庄,红卫,小煤窑,西山等。
网上有一种说法,黄龙山的朱泥是朱泥界的扛把子,但是黄龙山的朱泥大部分夹在石英岩层中,产量稀少,明清时期就已经很少存量了,那么铺天盖地的家传黄龙山朱泥其实是不是朱泥,又到底是不是黄龙山的朱泥就不得而知了。
黄龙山的朱泥临界高温为1180℃,其他产区的朱泥临界高温1130—1170℃,就耐温性而言确实是黄龙山朱泥好一些。小煤窑朱泥成壶以后收缩比17%左右,黄龙山的朱泥收缩比12%左右,黄龙山朱泥成品率相对高一些。
就成品壶颜色而言黄龙山朱泥成壶以后颜色红中泛黄,淡嫣红,淡紫红等颜色。赵庄朱泥颜色红艳,金黄橙色,橘黄色等。小煤窑朱泥颜色深橘红色,暗红色,肌理凝润,原矿砂感明显。每个人对于颜色的喜好不一样,所以喜欢的朱泥质感也就不一样了。我喜欢小煤窑的,它的油性极好,颜色讨喜。
风化后的朱泥原矿石经过挑选,精品朱泥矿石经过练泥,制壶以后,成品壶颜色娇艳,质感油润,它就是我们大众称呼的“大红袍朱泥”,也是朱泥中的珍惜品种。大红袍区别于朱泥的最大特征就是收缩比,小煤窑的朱泥大红袍收缩比27—30%,而小煤窑朱泥只有17%。
小煤窑矿区属于红卫村范畴,国营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在该矿区采煤,所以又被称为川埠煤矿。
作者认为朱泥本是宜兴紫砂原矿中的瑰宝,产量极少,朱泥大红袍又是极少中的极少,各个产区的朱泥原矿特征各有不同,都是优质的紫砂原矿泥料,虽然价格有所不同,不代表他们有高低贵贱之分。
喜欢朱泥壶的壶友们要接受朱泥原矿紫砂壶收缩带来的各种小问题,理解制壶人的不容易,这样就不会有人把紫泥等其他泥料通过添加铁红粉来解决成品壶的成功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