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朱泥怎么样

红卫朱泥在形成于石炭糸~二叠系下部的龙潭组上段表层10~30米的嫩泥矿层,原矿呈现黄色、淡黄色、暗红色等,泥性为粉质岩,练熟泥可塑性尚可,粘性重,烧成温度不宽,容易变型起泡,胎面产生褶皱波纹,收缩率13%~17%,耐温的临界温度为1140度,红卫矿区的朱泥烧成后胎色呈暗紫红色,纯正细腻,光洁润滑。

红卫村小煤窑嫩泥矿朱泥(小煤窑朱泥)

产于嫩泥层下部,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浅暗青黄色(俗称咸菜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矿料上有与上部嫩泥贴层的灰白色状及受下部煤层影响形成的黑色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时较粘,制作时泥性较重,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30-40℃左右,收缩率0.5%左右。烧成后呈红色调,胎质坚结温润,呈梨皮状的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卫村红庙嫩泥矿朱泥(红卫朱泥)

产于嫩泥层下部,含矿量较少。矿料外观呈红黄色泥性致密块状,较软易碎,表面有与上部嫩泥贴层的灰白色状。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时较粘,制作时泥性较重,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易产生变形、起皱、起泡等缺陷。一般烧成30-40℃左右,收缩率0.5%左右。烧成后呈红色调,胎质坚结光润,呈细梨皮状的表面颗粒隐现,色泽效果比较丰富。

红卫朱泥和小煤窑朱泥都是中国传统的紫砂壶泥料,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产地和泥质:

1. 产地:红卫朱泥产地在江苏宜兴市红卫镇,而小煤窑朱泥产地在江苏宜兴市小煤窑镇。

2. 泥质:红卫朱泥泥质细腻,颗粒较小,呈深红色,因含铁质而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可塑性;小煤窑朱泥泥质较松散,颗粒较粗,呈深棕色,因含有较多的杂质而比红卫朱泥更具有通透性。

此外,红卫朱泥和小煤窑朱泥还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1. 红卫朱泥的壶型多样,适合制作各种款式的紫砂壶,而小煤窑朱泥则以制作小型壶为主。

2. 红卫朱泥的釉面光滑细腻,而小煤窑朱泥的釉面相对较厚,表现出一定的粗糙感。

总的来说,红卫朱泥和小煤窑朱泥都是宜兴紫砂壶的代表泥料,它们各有特点,选择哪种泥料制作紫砂壶,取决于制壶师的个人喜好和壶友的需求。